改善畜禽福利 发展有机畜牧
??访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顾宪红
几个月来,禽流感疫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突发事件。禽流感的发生与现在的饲养方式有何关系?如何从根本上杜绝象禽流感这样重大疫病的发生?记者就有关问题访问了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主攻环境营养、畜禽福利与标准化饲养研究的副研究员顾宪红博士。
顾宪红认为,鸡在饲养环境良好的条件下不易发病,但在环境差的条件下则易感染该病毒。禽流感疫情在我国的南部地区比较严重的原因,除了国外禽流感疫区与我国南方地区接近、边境生禽交易市场活跃但检疫力度不够,候鸟传播等因素外,我国南方地区冬季阴冷和高密度的饲养方式、恶劣的饲养环境也是禽流感产生和快速蔓延的重要原因。把鸡饲养在叠层的窄小鸡笼中,很容易通过其粪便传播禽流感。年幼的家禽如果营养条件差、健康状况不佳,抗病力和免疫力就低,容易发病,而且发病后病情严重。顾宪红提出,要彻底杜绝禽流感这样危害极大的传染病的产生和传播,除切实做好畜禽场的免疫和消毒外,最治本的预防方法应是改善畜禽的饲养方式和生存环境,善待畜禽,保证畜禽基本的生存福利,提高畜禽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在接受采访时顾宪红介绍说,近年来美国、欧盟等发达地区的有机畜牧业发展非常迅速。有机畜牧业生产出的畜产品是非常安全的,且品质优良,在欧洲市场有机牛奶价格比普通牛奶价格高35%以上。有机畜牧业就是在畜禽的饲养过程中,禁用化学饲料或含有化肥、农药、生长激素成分的饲料,以平衡养分、消除应激生活环境和选育抗逆品种来促进和维持畜禽的健康和良好状态,即使在畜禽生病时,也尽量不使用滞留性有毒药品,以免人们食用动物性食品后有害健康。国际上关于有机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很多,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也制定了相应的有机生产标准,要求有机畜禽管理应建立在土地、植被和畜禽和谐统一的基础上,考虑畜禽的生理和行为需要,给畜禽饲喂优质的有机饲料等。有机畜牧业生产强调饲养的畜禽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以确保畜禽良好的福利水平和健康状况,达到少用药甚至不用药的目的,从而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畜产品。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新近成立了“动物饲养与标准化研究室”,其任务是从事畜禽福利及标准化饲养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顾宪红就在该研究室工作。她说,畜禽福利是有机畜牧业生产中最受关注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降低生产成本,生产规模和饲养密度越来越大,在有限的土地上饲养着大量的畜禽,出现了蛋鸡笼养、母猪圈养等一系列高集约化的饲养模式,猪、鸡没有活动空间,长期得不到活动使畜禽的体质和抗病力大幅度下降;它们排出的大量的粪、尿、气体使畜禽舍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只好靠重复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来控制畜禽的疾病。现在,发达国家已纷纷投入大量经费,从事畜禽的生理和行为需要、饲养方式与畜禽福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保护畜禽基本生存条件的动物福利条例或法律。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动物福利法规。英国的《蛋鸡福利法规》规定,每天必须记录鸡群的饲料和饮水消耗量、蛋品质、健康状况、行为异常情况以及鸡舍的最高最低温度、氨气浓度;饲养的品种必须适合相应的生产系统;运输前不应给鸡停水停料,在屠宰前停料时间不应超过12小时等等。而关于畜禽福利的法规在我国目前还是空白,相关的研究报道几乎没有。但是,我国政府以及从事畜牧研究的专业人员已经越来越关注畜禽福利问题。顾宪红提议,应该宣传“善待畜禽”即“善待人类自己”的思想;全面系统地总结国外先进的有机畜牧的研究成果;选择性吸取适合我国国情的、进行有机畜牧生产的系统和畜禽福利研究,推广应用有关的方法和经验;通过国家、地方、企业各个层面的经费投入,加强畜禽福利和有机畜牧业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从根本上改变禽流感、猪瘟等重大疫病发生蔓延的内在机制和环境条件,以确保生产出安全的、优质的肉、奶、蛋。
本报记者 钟燕平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