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刚刚结束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分析形势、总结工作、研究措施、部署任务,为做好我省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富裕的农民,就没有真正的全面小康。党中央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一项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扶持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对解决我省农业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极为有利。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狠抓各项政策落实,促进农民增收,千方百计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多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始终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农民收入构成发生变化,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同全国一样,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河南实际,提出了要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尤其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始终坚持和把握的总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着力于农民增收和确保粮食安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重点抓好以优质小麦为重点的优质粮生产加工基地、以规模化饲养为重点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其他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下大力气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增产增收;抓好农业标准化工作和市场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抓好劳务经济,努力拓展农民外部增收空间;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制度保障。
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根本在于扎扎实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方针政策。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各地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把这些政策措施进一步具体化,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做到不走样、不截留、不拖延,该给的给足、该减的减够、该放的放开,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需要各级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从思想上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工作上真正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做到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要注重调查研究,摸真情、出实招;注重苦干实干,动真情、办实事;注重督察奖惩,动真格、求实效。
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奋斗。有关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真心实意支农护农,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农民增收来开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自主增收的积极性。要突破一切妨碍农民增收的思想观念,取消一切限制农民创业增收的政策规定,革除一切束缚农民增收的体制弊端,千方百计把农民收入增上去。要举全社会之力,为农民增收作贡献,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实现中原崛起,重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抓住机遇、努力工作,以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扎实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②12
责任编辑:郭俊华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200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