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问题突出
在4个重点区域14省24县2000万亩耕地上进行的2003年区域性调查情况表明:耕地质量问题凸现,主要表现在土壤酸化严重、肥力极不平衡、黑土质量下降、环境污染突出。这是记者近日从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验收会上获悉的。同时,会上发布了耕地质量调查标识,以推动该项工作全面开展。验收会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财务司共同组织,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派人到会指导。
按照“试点启动、区域性调查、全面开展”的步骤,2003年项目以区域性调查为重点,组织了环太湖、珠江三角洲、华北地区等高效种植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及东北黑土退化严重的地区的耕地地力、土壤环境及农户施肥情况的调查与质量评价。调查发现,我国部分地区的耕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土壤酸化的问题,特别是南方蔬菜地酸化问题尤为严重;耕地土壤,特别是菜地的土壤肥力极端不平衡,如耕地土壤磷素含量普遍性的急剧增加和钾素相对不足。调查还发现,黑土质量下降严重,耕层变浅,养分流失;耕地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重金属超标主要集中在铅、汞、砷、铬和镉。
同时,耕地质量调查提出了指导当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及防止土壤退化政策措施和建议。组织了对2002年调查成果的应用和完善,结合“沃土工程”的实施,探索了测土、配方、施肥体系及地力建设模式,为恢复和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耕地承载能力分析,提出了建设重点。针对部分区域土壤退化的问题,开展了耕地质量修复建设。组织有关省、科研、教学部门研究并初步建立了国家、省级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数据中心。
为推进该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会议上发布了耕地质量调查标识,呼吁全社会关注耕地质量,并建议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03年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耕地调查的全面推进。会议提出:已经完成了调查项目的省、县,要结合当地的特点,找出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强化调查成果的应用,解决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据了解,为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部于2002年启动了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也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财政部从2002年开始,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由农业部门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试点和现在进行的区域性调查。
信息来源:农业部信息中心 (200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