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 培训应先行一步
进城农民综合素质、技能低下,是影响农民进城打工的可能性和其工资水平普遍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尽快提高其素质和技能,已成为当前推进农村劳务输出亟待解决的课题。
据了解,目前很多地方农村富余劳动力90%以上没有受过专业技能培训,无法适应许多岗位对劳动技能的需求。大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从事一些粗活、重活,缩小了进城务工人员的择业范围。一些进城打工农民进入工商企业后,企业必须重新对他们进行专业基础培训和基本的职业教育,加大了企业用工成本,也影响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以致许多企业不愿招用农民工。农民工现实的素质、技能水平,决定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多集中在建筑业、商业、加工业等对知识和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其工资水平普遍较低也就成为必然。
从目前的现实状况看,缺乏组织机构、缺乏培训经费、缺乏培训场地、缺乏师资力量,大多未建立劳务输出培训基地,是农民进城务工组织培训工作未能全面、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推进农民进城务工,培训、教育应先行一步,充分重视,合理规划,在普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农村教育结构,利用现有农村教育资源,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技能服务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例如,乡镇中学可在第三学年开设(选修)专业技术课,培养学生基本就业技能;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办好县(区)职业中学,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在办学方面,可采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各类培训中心和技工学校的作用,形成办学体系多元化、长短结合、高中低配套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对农村毕业未升学的农村青年开展技术培训,使之掌握谋职技能,为进城打工奠定素质、技能基础;对农村其他富余劳动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技能培训,同时搞好农民工外出前的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求职技能等多方面的培训;在对农民进行培训时,将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结合起来,通过确定技术等级、颁发上岗证书等方式,使他们能够顺利进城打工。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