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比较
科技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反映了国家的发展状况。通过科技人力资源的需求、供给以及利用效果的国际比较,可对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状况及方向提供一个参考。
一、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的比较
国际上可比的反映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的指标主要是研究与开发全时人员(以下简称R&D人员),有关指标包括全国和企业的R&D人员,R&D人员人均R&D经费等。
虽然,我国具有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优势,但在总体科技资源要素匹配上存在明显缺陷,人均科技资源配置过低是造成人力资源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和产出效益较低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高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高待遇的政策,为发达国家长期保持经济、科技上的优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但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发展中国家的优秀科技人才为其服务,使发达国家能够在激烈的同际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更深层次上看,在科技资源配置上的差距反映出的是国家在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竞争上的差距,对我国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科技产业化非常不利,我们必须在未来的发展中缩短这种差距。
二、科技人力资源供给状况的比较
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和劳动者文化本质是科技人力资源供给状况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劳动者文化素质的高低不仅反映出国家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高低,也对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产生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1、接受高等教育的居民比例
1999年我国16岁以上从业人员中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比例为3.8%,平均教育年限为7.6年,仅相当于初二文化程度,比1995年大约提高了0.7年。与国外相比,我国居民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较低,在发展中国家也处于中下游,比印度、墨西哥等许多国家的比例都低。
2、文盲率的比较
文盲率是一项反映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辅助指标,1998年我国15岁以上居民中文盲率为17.1%。在4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48位,是目前世界上文盲率较高的国家。
三、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果的比较
每百万人口国内专利申请量与每百万人口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人力资源利用效果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科技产出的情况和创新能力。我国每百万人口国内专利批准量由1991年的18件增加到1999年的65件,均有显著的增长。但其中每百万人口国内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并没有显著的增长,基本上保持在1993年2件的水平上。中国专利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为61382件,占世界总量的1.34%: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494件。占世界总量的O.45%,远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
四、几点思考
1、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状态或位置
2、高等教育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1999年我国16岁以上居民中受过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只有3.8%,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国民求知的需求,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或普及化的发展形式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同时,也落后许多发展中国家。
3、发展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国际比较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科技的创新能力十分薄弱,这对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影响极大。我们需要认真解决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推动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和科技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把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动力。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0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