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南卷烟品牌的发展与定位
驻马店卷烟厂 周四毛
摘要:本文分析了河南卷烟厂与全国一流企业的差距,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提出产品发展对策。
主题词:河南 卷烟品牌 发展 定位
学习“体验定位的成功一一解读常德厂‘芙蓉王’品牌定位过程”后,使人认识到其成功之处就是实施了产品的准确定位,从而使其以8年的速度从“王牌”成为全国性品牌。随着现代营销艺术的发展,品牌的创建就是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回首近十五年的全国卷烟发展史,云南玉溪卷烟厂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原料的投入、技改的更新,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89年玉溪卷烟厂进行第一期技改,产量达到100多万箱,而93年第二期技改产量达到200多万箱,同时以全国优质产区玉溪、曲靖做为烟叶基地,从而造就了红塔山、红梅等全国性的知名品牌。93、94年在全国随之掀起了新一轮卷烟竞争的浪潮,出现了红河、芙蓉王、大红鹰、娇子等一些区域性品牌。红河卷烟厂实施单品牌战略,从而成为今天稳坐中国卷烟销售第五把交椅的龙头企业,产量增长了8倍,税利增长了40倍。
常德烟厂毫无经济、区位优势,税利平均以20%以上速度增长,由1997年的17亿增长到2002年的42.3亿元。1994年开发的“芙蓉王”牌号,当年产量仅为48箱,2001年产量增加到7.87万箱,2002年9.5万箱。“芙蓉王”创牌最成功之处在于,发现了一个“中华”之下,“白沙”之上的价位空档,实现了成功的定位。同时,以其烟香柔和,劲头柔绵,韵味悠长的特点,占据产品的优势。其次,对产品的培育认真分析原因,利用现代炒作手段,提升品牌的影响力。1994年,“芙蓉王”参加第二届全国卷烟交易会,由于价位高,几乎无人问津。为扩大产品影响力,在长沙华天大剧场,两条“芙蓉王”以1208元拍卖成功。1995年3月23日,中国首次卷烟竞价交易会上,成交量超过计划数的11倍。
一个品牌的创建大的环境受产业政策的影响,小的方面决定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卷烟的创牌取决于市场的培育,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一个突出的产品必然以充足的原料、优良的设备和现代化的管理做基础。河南烟草也出现过变革和发展,出现了帝豪、豫烟、红旗渠、发时达等中高档卷烟品牌,某些单品牌产品取得突飞猛进的增长,工商效益出现显著提高。尽管河南烟草较90年代取得较大进步,但与全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原因:①烟厂较多,品牌众多,难以在省内乃至全国形成有影响的品牌。尽管省公司相继推出“十大名烟”、“八大畅销牌号”,但是产品的招投形式多,内容少。就品牌发展时间来讲,有成长近半个世纪的金芒果、黄金叶,有后来居上的春雷、红旗渠、沙河等品牌,品牌竞争此起彼伏,缺乏稳定的发展环境和空间。企业整合力度不大,机制陈旧,龙头企业的发展波动较大,大小企业间的差距没有拉开,优势品牌的形成所需的原料优势、设备优势、管理优势没有形成。
②烟叶质量下降,影响卷烟企业的发展。七十年代以前,河南烟叶以其浓香型的风格,成为全卷烟的主料烟叶,卷烟产销量也居全国前列。随着卷烟风格的变化,卷烟逐渐向甜润感强、香气清雅转变,南方烟区发展较快,适应了卷烟产品配方的需要,尤其是云南。在两烟的发展上,把工业放到主导地位,烟叶放到基础地位,烟厂拿出充足资金向烟叶基地投入,每个烟厂都建有优质烟叶基地做后盾,保证了制做上乘卷烟的原料。河南烟叶由于土壤有机质下降、种植不规范等因素,烟叶品质下降。同时烟厂以购进省内烟叶换取卷烟市场,但烟叶难以在配方中很好地使用,造成资金的占用。十几年来,随着烟叶市场的萎缩,工业企业不仅落后于云南的卷烟企业,同时也和非产烟区的卷烟企业,如上海、宁波、南京等拉开了差距。
③产品的营销策划滞后,缺乏品牌研究,省外市场的开拓能力差,与全国的其它品牌如大红鹰、芙蓉王、红河等品牌有很大差距。主要在品牌的“大”和“强”,大指的是产品的产销量、全国市场的覆盖率,白沙、红河、红梅年销量在70万箱以上,而“强”指的是产品的价位、知名度。产品设计的目标市场不明确,芙蓉王依托的是华东、广东、海南等市场,我们的产品始终是狭小的省内市场,几年来,对省外市场投入很大的物力,人力,但是收效不大。产品的培育缺乏有利的政策空间,品牌更迭较快,重复性品牌多。
市场营销理论于20世纪初诞生在美国,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同时经济学又是市场营销学的母科学。经过百年时间,发展到今天,愈来愈焕发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从广告发展到,塑造企业文化理念,导入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从简单的产品介绍、产品发布会,到企业软内涵、团队精神、信息化、物流化,借以新闻媒体,通过声觉、视觉,达到宣传产品、塑造企业形象的目的。如“佳雪”化妆品的广告,通过男中音“新鲜佳雪,新鲜人”的声音传递,达到宣传产品核心价值的目的。又如长沙烟厂“鹤舞白沙,我心飞翔”、“一品黄山,天高云淡”的广告词,不仅是产品的宣传,同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声象结合,跨越时空,传递永远,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面对国际烟草集团的挑战以及国内云烟、湘烟迅猛的发展,全国性的兼并重组浪潮的兴起、区域化、集团化日益形成,河南烟草如何应对新的形势?首先必须树立全局意识、时不我待的观念,认真分析全国的市场格局,克服固步自封、抱圆守缺的思想观念,把河南烟草置于全国大市场环境中,寻求新的增长点。加大企业间的组织结构调整步伐,锐意改革,使原料、设备、人力资源进行新的配置,才能促进品牌的有效整合。
“一流企业卖品牌,二流企业卖产品”。如何提升和树立河南卷烟企业良好形象,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决定于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超越的水平,一些全国名牌均有核心技术做支撑。因此产品的设计首先要认清面临的目标产品,以及时代的发展潮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其次,必须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设备保障能力做保证。第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一支基础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研发队伍。
保持品牌发展的有利空间,加大河南形象产品的培育力度。形象产品,指的是价位在10元/包以上,年产量1万箱以上的产品。进行品牌形象的设计和创意,开展品牌研究,充实品牌价值,积极挖掘河南“两烟”文化底蕴,通过新闻媒体,塑造强牌。
加大对烟叶品种的选育、土壤条件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几年来,部分产区的烟叶在品种、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但对整个河南烟叶的发展并没有大的起色。应组织有关专家,对河南有特色的烟叶产区进行研究,立项进行课题攻关,不仅对烟叶的种植、烘烤,同时要对一些烟叶新陈代谢中微量元素的变化进行研究,管理上加上产前投入,促进烟叶品质的提高,各产区端正经营思路,树立河南烟叶的形象,确保烟叶生产的基础地位不动摇。
信息来源:《河南烟草》 (200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