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0日 星期日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
《河南日报》:专家教俺增产“绝招”

《河南日报》,9月18日,第02版:要闻,“深化走转改、喜迎十八大”专栏。

    □本报记者 张海涛 

商水县舒庄乡杜店村的陈鸽这几天很高兴,前几日经过专家测产,她家的玉米产量今年估计能达800公斤左右。

“村里的老人都说,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玉米!农科院的专家立大功了!”9月17日,陈鸽在自家的玉米田旁对记者说。

    省农科院与商水县今年合作共建农业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了郑单528等玉米新品种百亩攻关田和千亩示范方,推广玉米新品种及精播配套技术,陈鸽家的农田就在百亩攻关田的范围内。

    “良种是产量的根本保证,但农业科技服务跟不上产量还是会受影响。”省农科院商水项目首席专家唐保军研究员说,郑单528是省农科院研发的新品种,有抗病、抗倒伏、高产的特点,在中低产田地区有很大优势。

    50多岁的村民杜宝德是个种地的“老把式”了,他告诉记者,过去农民只知道施氮肥,导致玉米旺长、倒伏,而且容易产生病害。今年在专家指导下,采用平衡施肥技术,同时使用磷肥、钾肥、微肥等,增产效果明显。

  “这玉米马上就可以收了吧?”记者问陈鸽。

  “以前都是看别人收玉米自家也收,今年俺村跟专家学了‘绝招’,还要晚收几天提高产量呢!”陈鸽说。

    杜宝德告诉记者,今年省农科院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解答、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向农民传授了玉米晚收增产技术。

    “其实在不影响小麦播种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晚收。”唐保军说,晚收可以促进玉米灌浆,采用晚收技术一般能增产10%左右,是一项不用投入就能增产的好技术。

    “今年俺这玉米长势这么好,再把握适时收获这最后一关,增收几百元不成问题!”陈鸽踌躇满志。

    “杜店村过去的玉米亩产只有五六百公斤,今年测产结果表明,亩产将达800公斤左右。”唐保军说。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