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农民长期增收需反哺农业
在农产品价格上涨、粮食效益提升的情况下,社会各界对农民增收预期看好。有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农民增收不能单纯依靠农产品涨价来维持,国家以二、三产业收益向农业进行持续不断的反哺才是农民增收的长期保证。
江西省农业、统计等部门的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农产品行情看好、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只是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从农业政策角度考虑,今后,农民增收最根本的还要依靠国家对农业的持续不断补贴,反哺农业。
首先,农业事关国家安全尤其是粮食安全,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解决。日本政府宁愿对农民补贴每公斤10元人民币的高成本大米,也不肯放开农产品市场,更谈不上粮食价格与国际接轨。美国农场主40%的收入来自政府的各种补贴。目前国际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发达国家用政府资金补贴出来的扭曲市场。
其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了反哺农业的时期。江西省农调队负责人介绍,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农业产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下降到了20%以下,就意味着农业进入了扶助阶段,政府必须适时提供大量的补贴扶持农业。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产值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了13%,农业大省江西去年农业产值的比重首次降到了20%以下,为19%。
专家认为,建国几十年来,工农业“剪刀差”为国家积累了巨额发展资金,对农业的补贴应该当作国家长期发展战略。
第三,市场波动难以保证农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巨大,2002年城乡收入差距为3.1∶1。即使在去年农民增收较好的形势下,情况也不容乐观。去年,江西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6901元,增长了9%,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458元,增长了5.3%。今年一季度,江西省农民现金收入增长了11.8%,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了13.8%。
专家称,缩小城乡差距必须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如果完全依靠农产品价格因素来提高农民收入,我国农产品价格要以每年上涨10%的速度维持20年,农民收入才有希望接近同期城镇居民收入,这几乎是不现实的。
目前,我国已对粮食生产等领域进行补贴,并正在进行农业保险的政策补贴试点,这更多是着眼于保护农业生产,对农民增收的直接效用有限。专家认为,在不断扩大农业人口外出务工、转移农业人口的同时,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的大量补贴是保证农民增收的关键性措施之一。
信息来源:新华社 (200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