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物技术产业创造良好环境
据新华社电 经过20多年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体系,生物经济初见端倪。据了解,中国目前拥有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资助的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近200个,技术和产品研发人员2万多人,许多大学设有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专业。中国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并以每年增加近100家公司的速度增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
“人们在食物、住宅、汽车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然追求健康、环境和精神享受,而生物技术产业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说,“生物技术的不断突破,推动了生物技术的迅速崛起,以生物技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消费为基础的生物经济正在形成。”
有关统计表明,就世界范围而言,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生物经济不会像‘网络经济’那样形成‘胜者全得’的垄断局面。生物技术产品的多样性,为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王宏广说。
中国近年来在生物技术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的突破,为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据介绍,中国在杂交水稻、玉米、棉花和油菜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均居世界领先水平。已在20多个国家推广使用的中国杂交水稻,为世界累计增产粮食3500多亿公斤。
中国丰富的生物资源无疑为中国发展生物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拥有动植物、微生物约26万种,是世界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收集与重大疾病相关的中国人家系3000多个,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32万份,建立了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生物技术实验室技术差距不大,但产业化水平差距较大,”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王夏表示。
针对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预测研究表明,中国能够在生物医药、转基因、功能食品、生物反应器等10大产业率先研究开发150类产品,初步估计经济总值达15000亿元,相当于当前中国GDP的15%。
专家们同时表示,人们在发展生物经济方面仍存在认识不到位问题,存在重视IT,轻视BI,珍贵生物资源流失,研究经费不足,产学研究结合不紧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中国政府投入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经费约为120亿元。专家建议,应当制定优惠政策,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同时出台相关法律,为生物技术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信息来源:科学网 (200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