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施肥技术探讨
通化市农科院 张健
玉米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科学的施肥方法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生育期的不断延长,化肥投入的不断增加,盲目施肥现象也随之更加严重。如氮肥投入过多,钾肥、微肥用量不足,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肥料利用率下降,玉米产量降低。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田间试验,对玉米施肥作以研究,以便指导农业生产。
1.最佳施肥量的确定
玉米每形成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取N2.68kg、P2O51.13kg、K2O2.36kg,为了获得高产必须全面供应N、P、K及微肥,做到土壤养分平衡。
N施用量计算公式是:(计划产量÷100)×百公斤玉米籽粒N吸收量÷1.2。P、K施用量则根据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而确定,如速效P<100mg/kg,公顷施P2O5148.5~198.0kg;速效P11~25mg/kg,公顷施P2O599.0~148.5kg;速效P26~50mg/kg,公顷施P2O549.5~99.0kg。速效K<80mg/kg,公顷施K2O198.0~247.5kg;速效K81~160mg/kg,公顷施K2O148.5~198.9kg;速效K161~248mg/kg,公顷施K2O99.0~148.5kg。
根据吉林农业大学对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各类土壤含钾状况分析表明,中东部地区速效K含量中等(70~125mg/kg)和高等(125~170mg/kg以上)各占二分之一,东部地区速效K含量以中等为主,而我省土壤中缓效钾含量较高,这就是我省土壤中供钾潜力较高的主要原因。
2. 施肥时间
玉米追肥时间宜早不宜迟,最佳追肥时间应在出苗后50天,适宜时间是出苗后45~55天,即玉米拔节中期,且分别达到0.05显著水平和0.01显著水平。
3.施肥深度
氮素化肥用作追肥,不论是固态还是液态,均应尽量深施到湿土层,以便减少肥效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
玉米追肥深度为9.5cm时,产量最高且达到0.05显著水平,追肥过浅、过深产量效果都差,适宜追肥深度是6~10cm。
4. 施肥方法
目前国内外比较一致的施肥方法是“一底一追”,即全部P、K肥和部分N肥作底肥,而大部分N肥则在玉米生育期间追施。近几年,我们通过对三种追肥方法(垄沟深追、垄面撒大犁盖、株间刨坑)的研究表明:垄沟深追肥效果最好,比垄面撒大犁盖增产10%~12%,比株间刨坑追肥增产8%~10%,且垄面撒大犁盖与株间刨坑两种追肥方法差异不显著。垄沟深追肥法玉米根系分布广,根扎得深,增强植株的吸肥、吸水、抗旱、抗倒伏能力。综上所述,玉米施肥必须根据土壤供肥水平,测土施肥,定产施肥。公顷产量为9000kg时,每公顷最低施肥量为二铵215kg,尿素150kg,硫酸钾200kg混合后作底肥,280kg尿素作追肥,追肥最佳时间为出苗后50天,适宜时间为出苗后45~55天。追肥方法为垄沟深追肥法效果最好,增产12%~15%。最佳追肥深度为9.5cm,适宜深度为6~10cm。
信息来源:《农业与技术》 (200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