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螟五十年来发生概况
草地螟(C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我国农作物和牧草的一种迁飞性重要害虫,间歇暴发。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其发生常表现为来势猛、密度大、危害严重。在大发生年,百株有幼虫几千头甚至上万头,短时间内即可毁灭大片农作物和牧草,造成严重的灾害。
50年来,草地螟的发生在50年代中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90年代后期出现了三个高峰时期。1954年我国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等省(自治区)草地螟大发生,山西从几个县发生迅速蔓延到几十个县,虫口密度一般每平方米70?80头,严重发生地区达450?2100头;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草地螟幼虫高密度种群,迁移为害时穿越铁轨,黑压压一片,以致火车停运几个小时。
1982年是50年里草地螟特大发生年,黑龙江67个县(市)遭受为害,发生面积32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5.6%,绝产12.43万公顷,占发生面积的3.2%,除农田外还有10万公顷树木受害;吉林省长春、四平、白城、吉林地区共28个市、县草地螟大发生,来势猛,面积广,密度大,世代多而且重叠,为害重。
1999年是历史上草地螟第二大发生年,黑龙江36个县(市)受害,发生面积达215万公顷,发生严重的西部地区富裕县,严重地块一片大豆叶上成虫高达40?50头,幼虫尚处在1?2龄就已造成叶片变白,实属历史罕见。吉林省成灾面积达49万公顷。
(摘自陈生斗 胡伯海主编的《中国植物保护五十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3年)
信息来源:农业部 (200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