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课要适合农民口味
在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中,豫北地区县、乡、村从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请来专家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的越来越多。不少地方通过专家培训指导,显著地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科学种田上了个新台阶,推进了农业现代化,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地方在对农民进行培训时,农民听专家讲课的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有时场面还十分尴尬,不但没有收到应有的培训效果,还白白浪费了专家、农民和组织者的精力、时间及财力、物力。
农民对先进农业技术的需要越来越迫切,那为什么一些农民对专家讲课又缺乏热情呢?这是因为,一些专家讲课的内容和方法不对农村的路子,不适合农民的口味,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在濮阳、鹤壁、新乡、安阳等市农村,一些农民反映说,他们很希望高层次的科技工作者到农村传授农技知识,可有的专家在讲课时,讲的深奥的、空洞的理论多,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本地实际少;讲的科技概念、技术术语多,实用农技知识少;向农民硬灌强塞的多,回答农民的提问少;纸上谈兵多,实地示范、操作少。他们说,听这样的讲课,好像听“天书”,听不懂、记不住、学不了,不会用,也用不上,常常是满怀希望而去,一无所获而回。所以,他们对专家的讲课只好敬而远之。
为了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农民希望专家们在对农民培训前,要先到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清楚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急需哪些技术,然后有的放矢地准备讲课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他们希望专家们从农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的现实出发,把农民所需的技术有机地组装配套为一体化的“傻瓜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简明扼要地、生动形象地、化繁为简地向农民讲解普及科技知识。同时,要结合生产实践,搞好技术示范,教会农民具体的技术操作使用方法,使农民真正成为科技明白人,能够尽快地把先进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让科技成为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强大动力。(本报记者 黄锡景)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200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