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旱地农业发展问题
本报杨凌7月14日讯 最近,农学专家们在杨凌举行的中国西部地区旱地农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就我国旱地农业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建议,其中包括:
建立多学科综合支持的研究体系,成立中国旱农学会。北方旱农区的综合开发对于解决粮食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北方旱农生态类型多样,北方旱农区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科研教学要调整方向和任务,把旱地农业研究同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考虑,并组织多部门的跨学科研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旱农研究体系。
通过对现有旱地农业研究力量的集成,建立旱地农业与环境国家实验室。旱地农业研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地域性和实践性,这决定了它与其它农业学科具有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和评价标准,建议以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集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批国家级的工程中心与野外台站、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向科技部积极申报旱地农业与环境国家实验室这一大型科研平台,以配合和协调多学科多专业进行大型、高水平的综合研究。
重视旱地农业虚拟研究与技术示范平台的建设,强化旱农知识普及与推广。旱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涉及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国家的生态安全,应通过教育和科普的各种媒介和途径,特别加强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开发适合旱地农业特点的农业信息系统平台,促进市场、资源、技术、生产等信息的共享;研究开发多种形式的旱地农业科技服务信息系统网络,为政府决策、市场开发、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提高农民素质,提供有效的服务;加强旱地农业方面期刊的出版,开发网络与远程教育,广泛传播旱地农业科学知识,促使全社会认识旱地农业。
加强旱农科技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开放的国际环境,拓宽各种途径,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同时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进一步促进我国北方旱地农业的研究和发展。(记者王百战)
信息来源:科学网 (200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