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现在与未来
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日前在“农业科技??现在与未来”国际研讨会说,在我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正在向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时刻,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是重要的支撑力量,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据介绍,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农业生产的增长和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植物遗传理论和育种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发展,为农牧业增产增收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撑;特种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的改进与推广,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农畜产出率;植物病虫害,畜禽重大疫病预防和控制技术的进步,有效降低了农畜产品的损失,为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国际贸易提供了科学保障;农业资源环境技术的持续进步,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加速了农业产业技术升级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翟虎渠说,中国农业科学院将用5-10年把农科院建设成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内一流的农业产业孵化中心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这次研讨会,对于展示我国农业科技的巨大成果,了解国际农业科技研究的最新动向,制定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研讨会就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中国粮食安全,公共投资与技术创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生物技术,食品安全,畜牧业生产,作物改良等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
据了解,每年颁发一次世界粮食奖,是授予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粮食做出贡献的个人,迄今评选出18届共23位获奖者,1993年原农业部部长何康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塞拉利昂的琼斯获得本年度世界粮食奖。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布劳格博士、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KennethM.Quinn博士、国际农业研究磋商领导小组科学院委员会主席PerPinstrup-Andersen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等国际知名人士出席了会议。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200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