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首页>新闻中心>农业要闻
农业要闻
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亿元
  本报北京8月2日讯 截至7月28日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因气象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800万公顷,绝收167万公顷;受灾人口1.3亿人(次),因灾死亡至少720人;倒塌房屋42万间,损坏房屋270万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亿元。   据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兼国家气象中心主任章国材介绍,到目前为止,我国气候基本正常,未发生流域性洪涝灾害和大面积干旱,仅部分地区发生了洪涝、干旱、风雹、雪灾、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造成严重损失。   他说,进入7月主汛期以来,广西、湖南、河南、云南、湖北、山东、四川、贵州、安徽、河北、广东、吉林、辽宁、江苏、江西、福建、陕西、甘肃、北京、上海、内蒙古、黑龙江等22个省(市、区)的部分地区相继出现大暴雨或连续强降雨天气。尽管全国大江大河运行较平稳,未发生流域性洪涝灾害,但部分地区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灾情严重。此外部分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南京等受暴雨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影响,出现内涝和风雹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交通瘫痪。   章国材说,今年的气象灾害损失轻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期平均水平,但局部地区灾情非常严重,为近几十年所罕见,如云南德宏州的洪涝灾害,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的干旱灾害。 进入7月以来,黄河中下游以南大部地区、西北地区西部等地先后出现5~15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浙江、福建北部、江西东北部、江苏南部、广东中部、广西西南部及新疆和内蒙古部分地区还出现了38℃~40℃的酷热天气,新疆局部地区日最高气温达40℃以上,7月14日乌鲁木齐最高气温达到40.6℃,突破近30年来7月份历史最高气温极值。7月15日吐鲁番最高气温46.3℃,破25年来7月份历史最高纪录。浙江、江苏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西中北部、湖北东部、福建北部及南疆盆地最长连续高温日数一般达6~10天,浙江西部等地达10~12天,南疆盆地局部超过12天。长时间的高温酷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众诸多不便。高温少雨还使得浙江一些地区旱象露头或加重;连续高温还造成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出现用电紧张现象。 (记者王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