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国际领先
中国科学家7月15日宣布,他们育成的世界首例矮败小麦,是在中国首创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下完成的。中国农科院完成的这项成果今天通过了国家鉴定。小麦育种权威李振声、庄巧生、刘大钧、董玉琛等院士和专家在此间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矮败小麦总体处在国际领先水平。
矮败小麦是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作材料,以“矮变一号”为标记供体,从杂交后代群体中筛选到显性不育基因Ms2与显性矮秆基因Rht10在4D染色体短臂呈紧密连锁遗传的材料,其交换率仅为0.18%。这一人工选育出的集矮秆特性和雄性不育特性于一体的特异材料,是我国独有的小麦遗传资源。
成果主要发明人、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刘秉华说,矮败小麦接受其它品种的花粉后,它的下一代矮秆株为雄性不育,非矮秆株为雄性可育。特点是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是开展轮回选择育种的理想工具。
矮败小麦经过10轮选优、去劣和不断引入优异种质(基因),已选育出“轮选981”、“轮选987”、“轮选201”等小麦新品种及一批新品系,其中“轮选987”株高85厘米,具有抗倒伏强,抗白粉病和条锈病,成熟落黄好等优点,今年已通过了国家审定。在近几年参加国家小麦区域试验的北部冬麦区试中,产量都名列第一,比主栽品种(“京冬8号”、“京411”)平均增产13.6%。在2002?2003年度国家新品种展示中,有46个品种(系)参试,“轮选987”、“轮选981”和“轮选201”分列第一、二、三名。
据介绍,科技人员以矮败小麦为基础,轮回选择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它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改良目标的小麦育种工作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平台。因此,我国主产麦区将建立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基地,以推广应用这项技术。
记者 范建
信息来源:人民网 (200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