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户养奶牛存在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一、户养奶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奶牛生产水平起点较低   奶牛饲养户引进的奶牛大部分是生产性能较低、系谱不清的奶牛,有的奶牛还带有生理缺陷。引进后奶牛自身的缺陷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纠正,使奶牛的生产性能不能很快提高,而始终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二)饲料配合较粗放   部分奶牛饲养户在奶牛生产中,缺乏对奶牛实行科学饲养的认识,不按奶牛的营养需要科学地去制定饲料配方和合理调配,奶牛吃的配合饲料往往是混合饲料,象喂黄牛一样。精料喂量有时高有时低,易造成奶牛营养与代谢失去平衡,直接影响生产性能。   (三)奶牛配种繁殖率较低   有些奶牛饲养户对奶牛的发情规律掌握不准,不能及时掌握最佳配种时间,常常失配、空怀、导致受胎率不高,有的甚至采用当地品种进行自然交配。   (四)挤奶技术欠佳   农户饲养奶牛所生产的鲜奶,大都就近送到用户家中或者个体奶站,没有经过严格的卫生检查,所以在日常挤奶过程中没有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检测措施,留下很多隐患,也有的出现"掠夺"性挤奶现象。   二、对策   (一)提高奶牛群体质量   近几年,全国各地普遍从国外引进优质良种成体牛、牛胚胎、牛冻精等,利用地方品种进行人工受精、胚胎移植等方式,使我国高产良种奶牛数量大幅度增加,有力的改善了我国奶牛群 体品质。农户应尽量引进优良高产奶牛,淘汰低产奶牛。已引进的奶牛一定要用良种高产奶牛冻精颗粒配种。对系谱不清、杂交乱配、有近交现象和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奶牛、患有生殖疾病久治不愈、久配不孕和生产性能低下的奶牛要及时淘汰。   (二)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水平   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应强化奶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严格执行规范化饲养和操作规程。根据个体奶牛的具体情况以及气候变化合理调配日粮组成,保证有效能量、蛋白质和微常量元素的供给,尤其对于后备奶犊牛应制订专门严格科学的饲养程序必须做到日粮的营养平衡,能量适宜,并要耐心细致的调教。   (三)提高奶牛配种受胎率   奶牛饲养户应常观察保证每次喂完牛后观察个体表现正确掌握奶牛的发情规律和发情表现,做到适时科学配种,采用优质冻精,同时,要加强对妊娠奶牛的科学管理和精心照料,夏季要有遮荫棚,冬季不饮冷水,加强个体运动量,防止个体间相互积压其是临产2个月的妊娠牛,要科学搭配日粮组成,适量运动增加日光照射时间。很多研究表明,奶牛配种受胎率的下降与直肠温度、子宫温度的升高有关,配种12小时后,直肠温度若升高1C,受胎率会从61%降至45%。如果在输精后72小时暴露在32.2C的气温下,直肠温度升至40C,则配种受胎率降为0。据试验,夏季用遮荫棚加淋浴对奶牛进行降温,情期受胎率可提高到66.7%和81.2%,可见发情日、配种日前后的气候条件对奶牛繁殖的影响很大。所以,夏季对奶牛做好防暑降温,冬季做好保温防寒是提高奶牛配种受胎率的重要管理措施。   (四)掌握科学的挤奶方法   为了减少和消灭隐性乳房炎,必须采取科学正确的挤奶方 法。   1、挤奶前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一个良好的挤奶环境。应排除暑热、寒冷、高湿、有害气体等因素造成的应激。并使舍内悬浮的细菌数降至最少。在良好的环境下挤奶,可提高泌乳效果。   (2)调整挤奶顺序。青年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比例较小,所以先进行挤奶,患病率较高的经产奶牛安排在后面进行挤奶,已有明显感染症状的奶牛安排在最后挤奶,使用预先准备好的奶桶,严防感染。   (3)修蹄保护乳头内壁。奶牛从睡卧状态转为站立时,往往不自觉地用蹄子踢擦乳头,易使乳头损伤。即使乳头表皮未出现明显得异常现象,但乳头内壁处仍残留有伤痕,当挤奶过度时乳头即会糜烂,容易造成乳头感染,因此,定时修蹄,特别是高产奶牛就显得更加重要。   (4)手指消毒。细菌易通过挤奶员的手从一头奶牛传播给另一头奶牛,因此,挤奶员要剪短指甲,用毛刷洗净手指并充分消毒,最好能带上橡皮手套。   2、必须挤掉最先排除的乳汁   在正式挤奶前,先进行检查性挤奶,即挤掉乳房内最先排出的乳汁,有助于乳腺炎的早期诊断。实际上有许多奶牛饲养户由于不够重视,很难作到。如不彻底挤掉最先排出的乳汁,往往会导致乳腺炎得发生。为了提高产奶量,减少隐性乳腺炎的发生,今后必须做到,在擦拭乳头之前,先挤掉最先排出的乳汁。   据对细菌感染乳汁和乳房机理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从乳头侵入并引起乳汁感染的细菌是由于乳头毛细管现象和乳头内压的变化,以及奶牛起卧引起乳房的机械性运动,使细菌向乳头上方移动,引起乳房感染。这种从乳头侵入的细菌经14-16小时便可到达乳腺。因此,在细菌到达乳房之前,也就是在乳汁感染期,通过挤掉先排出的乳汁,可把细菌从乳头内挤出去,也就是用乳汁把细菌冲洗出来,而后分泌的便是无菌乳汁。这样就可有效的防止隐性乳房炎的发生。   3、乳头的擦拭和干燥   由于擦拭乳房所用的布往往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常可导致细菌的传播,应提倡在挤掉最先排出的被细菌感染的乳汁后,只对乳头消毒,然后用卫生纸擦干。现在的习惯做法是先擦拭乳头后挤奶,我们认为,奶牛饲养户应该把现在的这个顺序反过来,即先挤掉最先排出的乳汁,然再擦拭乳头,应注意的是,在挤掉最先排出的乳汁中,如果手指力量不足,对乳头基部压紧程度不够,则有可能使细菌向乳房内倒流,操作上必须注意。一般情况下,连挤五下,即舍弃30毫升乳汁才能排除异常奶。   4、不要挤尽乳汁   挤尽乳汁是造成乳房感染等隐性乳房炎的一个潜在因素。有人在挤奶后期,为再多出点奶,在挤奶的同时,用手按摩乳房,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乳汁中的体细胞数增加100倍以上,所以最好不要在挤奶后期用手按摩乳房,不要用手挤尽乳汁。同时由于乳房内压问题,要避免乳房内乳汁残留过多,防止因此造成的产奶量下降。   5、乳头药浴   挤奶结束后药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挤奶结束时奶牛乳头是开放的,病毒细菌容易侵入,而此时药浴3秒钟不仅可以抑制乳头周围的细菌的繁殖,而且可以使乳头管闭合,从而组织病毒细菌的入侵。从乳头混入乳汁中的细菌依靠毛细管侵入乳头池,这就是乳汁感染的过程。若在挤奶刚刚结束时,当乳头口还处于开张状态时,就用消毒液把附着侵入的细菌一举消灭,这无疑是防止感染的最好办法,因挤完奶后乳头口关紧约需30分钟,在这段时间喂料时应设法让奶牛一直站立,严防再污染奶头。   6、避免挤奶过度   让乳腺内存留一定的奶反而有好处,可以避免细菌侵入,降低乳腺炎的发病率。如挤得过净反而易患乳房炎。挤奶频率应掌握在每分钟80-100次,最好是定人、定地点、定时间,降低奶牛的人为惊吓,维持正常的排乳反射,也能有效防止乳房炎的发生 (青岛市畜牧研究所 张新 江科 青岛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