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粮食消费需求增势明显
  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消费需求的增长,将会成为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的主体。在今后5?10年内,我国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消费需求将会继续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   以饲料用粮的增长为例,主要原因是:   1.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需求将会继续增长。特别是城市消费的示范效应、当前城乡居民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量的悬殊差别、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量60%等事实,都决定了农村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需求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1991-2001年的10年间,农村人均猪、牛、羊肉的消费量,已经由12.2公斤提高到14.5公斤。   2.我国扩大养殖业产品的出口仍有较大潜力。当前,从价格上看,我国养殖业产品表现出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加入WTO以后,从中、长期看,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我国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将会逐步增强。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改善进出口管理等方面,我国政府所采取的诸多措施,其效果也将逐步显现。因此,我国养殖业产品扩大出口的潜力将会逐步得以释放。   3.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从国际经验看,在这一阶 段,对粮食中间需求、间接需求的增长将会超过直接需求的扩张。   4.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及与此相关的养殖业发展,将会从需求上拉动我国饲料用粮的增长。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将会继续深入推进,而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积极发展养殖业及其加工业,提高畜牧业、水产业及其加工业的相对比重。   除类似原因外,从近期趋势看,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会日益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和农业部都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今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显然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加工业对粮食的需求。   但是,我国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增长,将会面临养殖业和粮食加工业自身增长空间的制约,因而其速度不可能太快。   1.随着城镇住房、医疗、教育制度的改革,城镇居民的支出结构将会继续发生较大变化,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会进一步下降,由此会抑制城镇居民对动物类食品消费需求的扩张。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肉类消费已经呈现稳中趋降态势,1991-2001年的10年间,城市人均猪、牛、羊肉的消费量已经由22.2公斤下降到19.2公斤。   2.技术壁垒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实行农业保护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今后5-10年内,技术壁垒仍将是我国养殖业扩大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2002年是我国加人WTO后的第一年,这一年我国畜产品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水产品进口的增长也快于出口的增加,本来预期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畜产品和水产品,面对国外迅速强化的技术壁垒,出口屡屡受阻。   3.畜牧业的结构调整、科技进步所引发的饲料报酬率的提高,都将成为我国畜牧业饲料需求增长的抑制因素。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稳定耗粮型的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如牛、羊肉和奶产品生产。这将导致畜牧业对资源的依赖,相对呈现减粮增草的趋势。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畜产品质量。此外,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玉米等饲料作物的种植,将会向着专用化的方向发展,这将有利于提高玉米单位面积的牲畜承载量。   4.农民对养殖业产品的需求扩张,将会受到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在今后5-10年内,农民增收困难仍将是经济工作的突出问题。   5.工业用粮的需求增长虽有较大的长期潜力,但除类似原因外,还受到关键技术、投资能力、产品和市场开发能力、消费水平等制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长期潜力是巨大的,但其近期的现实空间也是有限的,今后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继续推进,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从超常规增长向阶段性常规增长等转变,都将会抑制我国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需求扩张。 (作者:姜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