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农业
9月14日,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白色农业研究所所长包建中在凤冈县政府礼堂作“开创白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科技报告。县长王贵主持报告会,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近400人聆听报告。
包建中从白色农业新概念的起源、白色农业的科学内涵、白色农业的宗旨、白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关系、白色农业产业化示范及科技项目五个方面,对白色农业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包建中指出,从生态宏观看农业,从古至今的农业都是由植物和动物资源组成的“二维结构”传统农业,它是一种资源浪费型结构。“二维结构”只能是“人畜共粮”,随着人口增长而出现“人畜争粮”,造成全球性的粮食短缺,为了增产粮食,除增加复种指数外,大面积开荒、毁林造田,沙漠化、洪涝等自然灾害会频繁发生;为了农业丰收,不惜将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转化为化学元素肥料和化学农药等,化肥和化学农药给农副产品带来残留毒害,不仅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人们每天三餐也等于是“服毒解肌”,还会造成人类生存繁衍危机。
微生物是地球三大类生物资源之一,是至今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宝库。应用生物工程开发微生物资源,创建微生物工业型农业??白色农业,这是当今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由于这项高科技新农业是在洁净的工厂内进行生产,人们都穿白色工作服从事操作劳动,因此形象地称之为“白色农业”。 目前,“白色农业”已初步形成六项产业: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兽药、微生物食物、微生物能源、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
白色农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其基本形态和生产模式都截然不同。白色农业是将“二维结构”的传统农业,变革成为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组成的“三维结构”新型农业??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微生物发酵转化业。由微生物充分发酵,把每年50?60%的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饲料、食物及工业原料,变废为宝,产生循环效应,可极大地缓解粮食短缺问题,节约耕地,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展白色农业的微生物肥料和农药,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生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帮助人类摆脱每天“服毒解肌”的困境。
“三维结构”农业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它变革传统农业“土里抠食”的单一化生产模式,实现“人畜分粮”的历史创新,开拓“多样形态”的农业生产模式,将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
包建中说,凤冈立足生态优势,确定了“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战略定位,以沼气建设为纽带,以“四位一体”生态农业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四绿”工程,农民由过去的单一常规种养生产模式向猪沼菜、猪沼果等良性生态循环模式转换,这种生产模式就含有“白色农业”的发展理念,按这种生产模式发展下去,凤冈的生态农业一定会做大做强。
县长王贵说,包教授的“白色农业”科技报告为我县农业开启了全新的思路,丰富了我县农业发展的内涵和空间,对完善和提高县域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我县提出了“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战略目标,“白色农业”的发展理念将会极大地鼓舞着我县干部群众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者:饶云)
信息来源:新华网 (200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