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瞄准全球“半熟米”市场
世界稻米生产大国的中国正大步挺进全球“蒸谷米”市场,把稻谷经蒸煮等程序加工后碾制成“半熟米”,价格就能提高一成多作为绿色食品畅销欧美、中东。
由世界大米出口主要供应商和用户之一的中粮集团及其伙伴投资逾2亿元人民币的亚洲最大、国内惟一的蒸谷米加工厂日前在江西正式投产。中粮(江西)米业年产蒸谷米18万吨、白米6万吨,以出口为导向,兼顾国内销售。蒸谷米面向欧洲、美洲、中东、非洲等主要国际市场,白米面向日本、韩国等重要传统市场。
“蒸谷米在国内还不广为人知,但在欧美、中东地区非常畅销,在国外以健康米、绿色食品著称,其消费量逐年增加。蒸谷米目前全球年贸易量在500万吨。中国作为水稻生产大国,理当进入这一市场。”中粮集团大米部总经理杨红说,国际市场蒸谷米卖价通常比同规格的白米高出10%到15%%,比较效益明显。而且出口市场不同,不存在挤压市场的问题。同时,蒸谷米加工需要特殊工艺才能完成,限于经济条件和粮食生产能力,目前在亚洲具备蒸谷米加工条件的只有两三个国家,国际竞争相对缓和。因此,蒸谷米出口既可以获得更高的比较价值,还可以提升中国大米在国际市场的形象。
据介绍,从营养、膳食和储存角度比较,蒸谷米较普通大米具有更多优点。稻谷经水热处理后,皮层内的维生素、无机盐类等水溶性营养物质扩散到胚乳内部,增加了蒸谷米的营养价值。在米饭干烂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出饭率比同等质量的白米高出37%到76%。而且蒸煮时间短,易熟,可节约燃料。此外,稻谷蒸煮后,大部分微生物被杀死,减少了虫害侵蚀。由于米酶失活,丧失发芽能力,延长了储藏期。
中粮集团董事长周明臣说,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公司,中粮是中国政府大宗农产品政策决策参谋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具体执行者。“蒸谷米项目的建成不仅将有利于克服中国籼米加工易破碎、出成率低的缺陷,为中国大米出口开辟一条新出路。”(作者:王立彬 )
信息来源:新华网 (200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