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麦怎样鼓起农民钱袋子
我省是全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4。近8年来,全省小麦总产一直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了早、中、晚茬,强、中、弱筋搭配合理的优质小麦品种结构和以豫北为优质强筋小麦、豫中为中筋小麦、豫南为弱筋小麦生产基地的区域布局。
但是,作为河南农民种植的主要粮食品种,小麦却没有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据有关部门测算,种植一亩普通小麦以亩产400公斤计算,其产值不到600元,除去成本、税金,净产值还不到400元。因此,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不高。
据分析,造成目前小麦生产效益不高的原因有小麦品质偏低的因素。与国外小麦相比,我们的小麦蛋白质含量还不够稳定,杂质和水分高。另外,也有生产成本高、精深加工能力低等因素。
小麦生产事关确保我国粮食战略安全大计,无论未来农业结构如何调整,小麦仍将是我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品种。
那么,如何将小麦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小麦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呢?
专家指出,应根据目前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扩大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以及优质小麦的比例,确保小麦产出水平持续稳定增长。据专家测算,种植一亩优质小麦的净产值比普通小麦高约30元。根据我省实际及未来市场对小麦需求状况的判断,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是必由之路。
二要降低小麦生产成本,提高小麦种植收益。要实行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节约物质费用尤其是直接生产费用支出和劳动消耗,降低小麦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三要搞好小麦的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农业和最终需求的中间环节,作为农业的后向产业,它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直接带动农产品中间需求的扩张,同时,对于提供初级产品的农业生产的拉动作用也日益明显。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都在90%以上,而我国只有20%~30%,我省则更低。因此,拉长小麦产业链条,多办一些高科技的粮食加工企业,开发小麦深加工系列产品,都可以实现小麦的转化增值。
同时,政府要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的投入,控制小麦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的行为,大力推行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和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如果做好了这些工作,河南小麦就一定能把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本报记者 杨青 通讯员 张杰业)
信息来源:河南农村报 (20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