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2004年国内化工市场形势
即将过去的2004年,国内化工市场哪类产品关注度最高?当属化肥。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各级政府部门,还有广大的农民兄弟,当然也包括化肥产销企业,在这一年中对化肥市场的关注,可以说是空前的。
肥市之所以受到空前关注,是因为价格出了问题。农民认为,肥价太高了,难以承受种粮成本;而化肥产销企业则认为,肥价不涨不行。
从今年初开始,国内市场肥价就承接去年末涨势继续强劲上扬。今年以来全国肥价总体明显高于去年水平。应该说,这与农民的感觉是一致的。但今年以来‘煤电油运‘持续货紧价扬,化肥产销成本大幅增加,企业难以消化日益严重的减利因素,也确是事实。从今年‘煤电油运‘市场运行态势看,可以说,化肥产销环节和农民一样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在肥价连登台阶,并有可能失控之时,国家从确保粮食安全和‘三农‘的大局出发,选择了调控。由此,一系列旨在稳定肥市、平抑肥价的宏观调控措施先后出台,其中还以行政干预的办法规定了最高限价。从各地政府贯彻落实的结果看,肥价上涨步伐迅速放慢,并一度出现回落趋势。
农民利益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今年全国粮食生产也确保了丰收。这与国家及时而有效地对肥市采取一系列正确的调控措施是分不开的。然而,回过头来反思,国家对肥市采取的调控措施却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从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的角度看,用行政手段来调控肥市并非长久之计。
今年以来,尽管化肥产销环节也得到了国家给予的众多优惠政策,但仍然难以消化由‘煤电油运‘引发的高成本,其中煤头化肥企业尤其突出。从产需看,现在国产化肥基本可以满足农业需求,应该说没有什么大问题。但由于实在难以消化高成本,部分企业将目光加速转向正在迅速扩张的三聚氰胺等下游工业领域和行情高涨的国际市场,致使以尿素为代表的大量国产化肥流向出现明显变化。原因十分简单,这就是化肥流向国内农业领域,会受最高限价制约;而流向农业以外的其他领域和国际市场,价格可以随便涨。由于化肥流向出现问题,今年以来部分地区供应还是相当紧张的,局部甚至还出现了一度断货现象。
这能怪化肥生产企业吗?不能。目前化肥产销环节部分已经市场化了,但部分还未市场化。现在看来,仅靠行政手段是很难兼顾上中下游各方利益的。因此,着眼于未来,说到底还是要用市场的办法,辅之以适度的宏观政策来调控肥市,可能效果会更好。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旨在兼顾上中下游各方利益的化肥发展新政策,化肥产销环节有望进一步趋向市场化。不久前,国家五部委就做好明年春耕化肥供应和价格监管工作再次明确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其中尿素中准价有所上调。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不过,由于化肥工业事关‘三农‘大局,事关国计民生,要完全放开肥市可能还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肥价在近年内可能还将受到行政干预,化肥生产企业对此也应当正确对待。
调控肥市是个系统工程,稍有不慎,不仅会制约化肥工业健康发展,更会直接危及国家粮食安全。随着方方面面对肥市的空前关注,相信这个系统工程来年会进一步趋向完善。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