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绿色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
  前几年,福建厦门市集美区毛豆销售曾红火一时。而今年毛豆滞销,3000多亩毛豆只卖出10%左右。据了解,厦门市毛豆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村民们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观念进行种植,少数农户滥用农药,牵连大批毛豆被“绿色壁垒”挡出市场。看着卖不出去的毛豆,村民们一脸惆怅。   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亟待提高的国家。因此,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迈过去的一道“门槛”。而发展了10多年的绿色食品事业,为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农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如今,从田间地头到农贸市场,到百姓餐桌,绿色食品正凭着安全、健康、营养的优势而成为市场的“宠爱”。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绿色食品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经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总数已达4710个,产品实物总量超过3200万吨,深加工产品占到四成以上。产品总量规模增长速度接近30%,绿色食品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并成为中国优质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一张“有效通行证”,现在绿色食品年均出口增幅在50%以上,中国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不断加强。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明年,绿色食品所占市场份额将由目前的3%增长到5%以上。   从消费市场来看,在我国已解决农产品供给短缺问题以后,城乡居民对优质、安全食品的消费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人们为能否吃得放心而操心:吃猪肉担心有“瘦肉精”,吃蔬菜担心农药残留,吃水果又要担心激素……为满足居民对农产品优质、安全的要求,我国构建了三个层次的农产品安全体系:一是由国家财政全额支持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设立满足大众消费的普通大宗农产品的质量认证“门槛”,计划5至8年内中国主要农产品全部通过这个“门槛”;二是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三是完全市场行为的有机食品认证。中国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中的AA级产品认证,完全与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相一致,为世界上主要贸易国家所一致认可。   农副产品质量高,在市场上就能卖出好价钱。与非绿色食品相比,目前绿色食品平均价格要高出15%,最高的甚至可以达到70%,而且多数名优绿色食品都是供不应求。浙江省通过开发绿色食品,实现了农业的大幅增效。据统计,平均每个绿色食品一年的产值达到1600多万元。资料显示,黑龙江省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目前,绿色食品总产量856万吨,凭借“绿色”,黑龙江的农产品出口已扩大到119个国家和地区。江西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00多万亩,帮助当地农户户均增收1700元。   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发绿色食品的过程是个长链的系统工程。通过多年摸索,我国绿色食品制度构造了“从土地到餐桌”食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机制,不仅在产地环境、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包装、储藏、运输等多方面都有标准体系,还必须经过职能部门的严格认定,批准后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   为规范绿色食品管理,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今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工作,同时较大幅度地降低了绿色食品监测检验和标志使用收费标准,并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西部地区的企业在标志使用收费时给予政策优惠。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扩大我国绿色食品的国际影响力,我国将推动绿色食品的国际化经营,推动与国际相关认证机构的合作,目前已与日本相关机构实现了认证产品的互认合作,与英国相关机构也达成了初步意向,现正与欧盟、美国和韩国认证机构探讨合作事宜。此外,农业部门组织国内绿色食品企业更多地参与国际相关博览会,目标市场对准欧盟、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等转口贸易市场。   (作者: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