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旱作节水财政专项通过验收
“要让农民知道节水技术,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宣传成果、全面推进旱作节水农业工作。”这是2004年12月25日~26日,在农业部财务司和种植业管理司共同组织举行的2003年度旱作节水农业财政专项验收暨成果展示会上,与会代表们形成的共识。
农业部财务司领导到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开展旱作节水农业工作,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社会上、一些领导没有意识到农业部门抓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性,不了解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效益和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和成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培训和普及,让更多的领导认识,让农民掌握节水农业技术。同时,要探索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持续应用的机制和方法,提高技术的科技含量。
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就今后如何推进节水农业提出了几点意见。他说,水是生命的起源,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面临严重的水危机。今天我们承担的旱作节水农业项目是节水技术的集成示范。我们要认真总结各地做法,通过国家项目组装和配套技术,并在全国推广。这项工作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农业部明年将进一步扩大该项目规模。
会议期间,来自13个项目省23个项目县的共计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15个项目承担单位进行了图文并茂的精彩汇报,带来了30多张展板,充分展示了项目取得的成果。专家组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审核与评议,充分肯定了2003年度旱作节水农业财政专项项目执行情况,并全部通过验收。项目执行特点:
一是按合同完成或超额完成了项目各项目标和任务。13个省23个项目县共计完成了6大技术模式的核心示范8万亩,辐射推广面积138万亩。根据不完全统计,项目核心示范区累计增产粮食791万公斤,苹果、蔬菜、芒果等经济作物增产1290万公斤,累计增收2059万元,总节水228万方,降水利用率提高20%。
二是摸清了一些技术的参数指标。结合项目田间观测、墒情监测和对比试验等,各地采集了大量技术数据,并通过分析、汇总和提炼,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技术模式下土壤保水、田间蒸发、作物生育特征、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对应关系,摸索了不同技术模式的节水增产指标,建立了不同技术模式的技术参数指标和技术规程。
三是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各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规范执行,并积极探索项目管理机制,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各地基本上可以按照统一的要求,领导重视,明确分工,完善职责,专款专用,建立档案,规范管理,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是加强了宣传培训力度。各省加强了技术培训和宣传,举办技术培训289次,培训技术骨干1500人,培训农民10万人次,在项目区技术入户率达到90%。通过电视节目、报纸专刊、现场会等形式,扩大了项目影响,促进了地方政府对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视。
全国农技中心负责人在总结时特别强调,要充分认识农业部门抓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意义。他说,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履行好职责。农户是节水技术应用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终端环节。如果仅仅有设备,没有配套的技术,节水的目标也不能实现。他说,节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单位水资源利用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此,他要求各地继续认真执行好现有项目,特别应加强技术指导、宣传和培训,提高技术入户率,让更多的农民真正了解和掌握节水农业技术,一定要让项目的实施与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起来。 (作者:林东升 )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