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棉花产需缺口170万吨
从2004/2005年度国内棉花市场供需基本面分析:中国棉花产量和消费量目前均位居世界之首。业内人士预计,2005年国内棉花需求将达790万吨,产需缺口在170万吨,进口仍将是弥补国内需求不足的有效手段。
中国棉花的商品率很高,棉花以直接供应棉纺工业为主,棉纺工业的发展状况构成棉花需求的基本格局。预计2005年中国纺纱产量将以10%的速度递增。由于棉花价格走低与化纤的价差缩小,导致纺织配棉比例有所增加,预估2005年国内棉花需求790万吨,产需缺口在170万吨。进口仍将是弥补国内需求不足的有效手段,计划配额数量89.4万吨将无法满足进口需求,2005年中国有可能进口棉花170万吨,低于2004年的198万吨。
库存消费比是分析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映供给与消费的平衡问题,库存消费比越大商品价格越低,库存消费比越小商品价格越高。近几年数据显示,该比值处于低于警戒线30%的状态,说明中国棉花市场本身的供求关系这几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但有业内专家指出,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会影响2005年中国棉花价格走势,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面上分析:首先,2005年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已成既定事实,但配额取消后,国外仍有其他方法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除了利用反倾销以及201条款来限制中国的出口之外,还有针对中国的特殊措施出现,其中包括通关环节壁垒、知识产权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环境保护壁垒等,如欧盟将会启动对中国纺织品的检测系统,一旦中国的纺织品量大价低,欧盟就会设限。同时欧盟还将取消对中国的普惠制。也就是说,虽然配额取消了,但和配额一样起限制作用的条款增加了。为此,中国政府对纺织品服装出口采取了主动设限措施,即从2005年1月1日起对部分纺织品采取从量税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以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其二,升息对棉花和棉纺织企业日常经营将产生一定的影响。2004年10月28日,央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不少权威机构预测,此次小幅加息仅是开始,更值得关注的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表明银行自主定价权力进一步扩大,中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和决心未变,体制和结构调整仍是宏观调控的主线。其三,国家棉花收储政策稳定国内棉价。去年11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布棉花储备计划通知,规定自2004年11月9日开始收储,此次收储为2004年度生产的国产棉花,数量暂定30万吨。国产标准级棉花以每吨11500元作为收储的最高到库价格,按竞价当日的最低报价成交。尽管收储价不高,但当棉价下跌时对价格的支撑作用显而易见。(作者:屈锦雯)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