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水稻”有望大田生产
种植水稻能不能像种韭菜一样,割了又长,长了又割?随着野生稻耐冷基因的开发利用取得显著进展,这种理想,有可能很快实现。
这种被一些专家称为“傻瓜水稻”的新品种,其实是一个多年生水稻新品种,它地域气候适应性强,能够实现无性繁殖、多年生、具有较强的抗病性。
江西省水稻研究所所长陈大洲研究员说:“这种水稻只要在适当的季节,进行一般化的管理,就能够实现水稻的增产稳产增收。”
这种被描述得十分神奇的水稻品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傻瓜水稻’其实就是一个完善了的多年生水稻新品种,它的完全开发成功只是个时间问题。”陈大洲是“傻瓜水稻”研究开发负责人,面对人们的质疑他显得非常自信。目前,东乡野生稻强耐冷基因研究和应用,已为“傻瓜水稻”的培育奠定了基础。江西省东乡野生稻是迄今全世界分布最北的野生稻,蕴含丰富的抗病虫害基因和极强的耐冷基因,具有优良的耐冷性、耐旱性、耐瘠性、抗病性等。实验证明,东乡野生稻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可不死,生长最低温度的下限为世界罕见。据了解,江西省水稻研究所对东乡野生稻强耐冷基因的研究已进行了十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稻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和江西省重大项目的资助。
利用东乡野生稻优势基因,科研人员已经解决了多年生水稻的杂种优势退化问题,使之距离实际生产应用只有一步之遥。据介绍,江西省去年培育成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和三系不育系,均实现在南昌越冬,成为世界罕见的多年生水稻不育系。专家将在此基础上选育成能越冬的强优势杂交稻,收割留禾蔸,通过无性繁殖保持水稻的杂种优势,使我国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将固定水稻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国家。而目前水稻种植一季后,杂种优势退化明显,农民不得不年年花费大量金钱购买新稻种,以保持高产量、好品质等水稻杂种优势。
与此同时,江西省水稻专家正在做相关耐冷基因基础材料研究,这是国家“863”计划中的生物与现代农业领域项目。有关研究人员正在构建克隆基因材料,为基因克隆做前期准备,现已得出东乡野生稻耐冷基因标记定位初步结果。这项研究对水稻杂种优势固定的进一步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据悉,江西省水稻研究所利用东乡野生稻作为耐冷基因供体,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已育成农艺性状稳定、产量水平较高、品质优良的多年生越冬稻品种,如多年生常规水稻4913-1的苗期经耐冷鉴定,在1摄氏度?2摄氏度下不会萎焉,禾蔸在零摄氏度下仍能越冬,产量水平已达到500公斤/亩左右。
在实现了“傻瓜水稻”的多年生、耐寒、固定杂种优势后,科研人员还将把东乡野生稻的抗病、耐瘠等有利基因转移到栽培稻上,进一步完善“傻瓜水稻”的生物性能。如今,口感好、米香味浓等成了都市人对大米品质的基本要求。目前,科研部门对东乡野生稻的科研开发利用,已使“傻瓜水稻”培育迈开了坚实的一步,使固定水稻杂交优势应用于大田生产成为可能,多年生越冬稻有望实现大面积推广。“希望不要生产出的大米中看不中吃”,消费者从生活的角度理性看待“傻瓜水稻”。
“如果我们培育出的水稻生产的大米,营养和口感低劣,那我们的工作就毫无意义了。”陈大洲说,通过目前对多年生常规水稻的鉴定,“傻瓜水稻”最终一定会具有良好的内在品质。近几年,江西省水稻研究所已选育出一批耐冷的多年生水稻新品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913-1是江西省水稻研究所研究人员培育出的多年生常规栽培粳稻。国家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这个品种稻米的12项标准检测表明,粗蛋白率、精米率、透明度、颗粒饱满度等9项指标达到农业部优质食用稻米一级优质米标准,两项达二级优质米标准,口感好。
众所周知,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几乎都是种植籼稻,籼米也是最大消费品种。“如果培育出固定杂种优势的籼稻品种,那将是世界意义的科研成果,”陈大洲和他的同行目标之一就是培育出多年生固定杂种优势的籼稻。目前相关试验正在进行,陈大洲预计这个“傻瓜水稻”衍生品种将在2005年推向生产示范。届时,口感更佳,适合南方传统稻米消费特点的杂交籼米将出现在百姓饭桌上。
但香喷喷的“傻瓜稻米饭”会不会带来安全隐患?对食品安全甚为敏感的消费者,对今后的“傻瓜水稻”的消费也不无疑虑。研究专家认为,市民可放心消费“傻瓜稻米”。由于多年生水稻生长前期正值雨水季节,不要水层,有利于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虫滋生。而根据目前试验观察,目前培育出来的多年生常规水稻品种的病虫病害情况,与其它移栽种植水稻的情况一致。
随着科研人员逐步把东乡野生稻的抗病、耐瘠等有利基因转移到栽培稻上,“傻瓜水稻”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将大大减少,产品安全系数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信息来源:中国农垦信息网 (200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