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稻草覆盖法栽培马铃薯
用稻草覆盖法栽培马铃薯,不用翻耕土地,不用中耕除草,既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又培肥了地力,大大简化了马铃薯传统种植技术。
技术特点
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技术进行了“四改”:一是改翻耕整地为分厢免耕,二是改挖孔穴播为土面摆播,三是改中耕除草为覆盖防草,四是改挖土取薯为揭草拣薯。采用该技术后可以“四不”:不需要翻耕整土,不需要开沟下种,不需要中耕除草,不需要挖土收薯。该技术劳动强度低,可节省种植成本,生产出的薯块表面光滑,色泽鲜嫩,卖相好,品质佳,市场竞争力强。
使用该技术最大的优点是种植的马铃薯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分批上市,价格高时可揭开稻草采收大薯上市,留下小薯盖上稻草让其继续生长。这样不仅可以让马铃薯充分生长,获得高产,同时又可在充裕的时间里捕捉商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据试验,采用该技术栽培的马铃薯亩产高达1835公斤。
操作技术
1.选地: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
2.整地:水稻收获后即可开始整地。马铃薯种植可分秋播和春播两种,秋播的可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整地播种,春播的可在12月整地播种。整地的方法是按1.4~2米的宽度分厢开沟,沟深30~40厘米,做到沟沟相通,防止积水,开沟挖出的土打碎后置于厢面。
3.施肥:分厢碎土后即可施肥,肥料以腐熟的农家肥为最好,每亩施1000~1500公斤,也可亩施25%复合肥50公斤,按35厘米的行距将其条施于厢面。
4.种薯准备:秋播、春播均应选用早熟品种如东农303等,每亩地用种量为150公斤左右。播种前将种薯切块,每块重20~30克,每个切块上保留1个以上的健壮芽苗或芽眼,切口距芽眼1厘米以上,以切成四面体为宜。切块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泡3分钟左右,稍晾干后拌干草木灰,每100公斤薯块需干草木灰50~60公斤,拌至切口处以沾满草木灰为宜。
5.摆种:种薯拌灰后即可摆种,摆种时将种薯置于两行肥料之间,绝不能与化学肥料接触,以防烂种。摆种时行距保持在35厘米,株距保持在25厘米,厢两边各留20厘米宽的空当。摆种时要注意芽眼向上,底部应尽量与土面接触。
6.盖草:摆种后即可盖草,一般每亩需干稻草1000公斤左右,稻草横盖厢面,这样既可防止边行的种薯漏盖,又可防止稻草滚落厢边。覆盖稻草时一般是随手放下,不压紧也不提松,厚度以8~10厘米为宜,整个厢面全部覆盖不留空隙,以防止杂草生长。
7.灌溉:由于干燥稻草吸收水分少且慢,所以摆种后如遇上晴朗高温天气,要及时浇水或给厢沟灌“跑马水”,以湿润土壤,促进齐苗。
注意事项
1.齐苗问题:薯块有无芽苗或芽眼是影响出苗的关键,摆种后如遇干旱天气则会推迟出苗时间;稻草覆盖太厚易形成“白苗”而无法长出草面;种薯与化学肥料接触易造成烂种。因此,要保证齐苗,必须做到种薯的切块上有健壮的芽苗或芽眼;摆种时厢面宜保持湿润;稻草覆盖层的厚度不宜超过10厘米,也不能少于7厘米,以防漏光而形成绿皮马铃薯;化学肥料要条施而不能撒施。
2.收获期问题:茎叶逐渐变黄、块茎与匍匐茎分离时即为收获适期。收获过早产量不高,收获过迟易烂薯,同时还会因为稻草的进一步腐烂,使马铃薯外露变绿,品质变劣。
3.马铃薯摆种以后在其生长发育期间很少发生病虫害,一般不需要防治,但要注意在田边或老鼠可能出没的地方投放毒饵。
信息来源:河南农村报 (200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