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糯玉米“长”成大产业
糯玉米也就是黏玉米,鲜食黏甜醇香,可加工成速冻玉米穗、真空包装玉米穗、粒用玉米罐头等,加工冷藏后可周年供应市场。糯玉米种植规模可大可小,嫩穗来不及采收,还可以生产成粮食,加工成糯玉米糁、糯玉米粉制作传统食品,种植起来没有任何风险。并且鲜穗收获后的秸秆还是优质的青贮饲料,可促进养殖业的发展。糯玉米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糯玉米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构筑“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模式。我省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糯玉米,目前种植面积2万余亩,仅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加工,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初秋,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9月8日,记者在新郑新春镇七里井村看到,成片的玉米田一望无边,郁郁葱葱,农民正忙着采收玉米。新春镇是省农科院糯玉米科技示范基地,又是郑州仙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该镇采取“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模式,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糯玉米1500余亩。新春镇七里井村三组组长毛运来告诉记者,他们村种的全是黑色糯玉米郑黑糯1号,这已经是第三年成片种植了,虽然今年天气多雨、低温寡照,但糯玉米仍长势喜人,村民亩收入达800元。
提到糯玉米,很多人马上会想到东北糯玉米,街头卖的糯玉米大多打着东北糯玉米的旗号。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只有东北才能种糯玉米。我省地处中原,是否能生产出高品质的糯玉米呢?在新郑糯玉米生产基地,随同我们前往的我省著名玉米专家、省农科院粮作所优质专用玉米研究室胡学安主任告诉记者,糯玉米的生产管理技术简单,河南气候又非常适宜,特别是我们有自己过硬的糯玉米品种,完全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糯玉米来。河南省农科院玉米研究室在全省率先开始进行糯玉米的育种研究,他们培育的黑、黄、白系列糯玉米:郑黑糯1号、郑黄糯1号、郑白糯6号,先后通过国家审定,居全国领先水平。在黑、黄、白糯玉米中,黑色糯玉米的营养价值最高,它的黑色素是纯天然的,富含微量元素硒,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健康水平,备受人们青睐,最具发展潜力。
糯玉米的生产管理技术并不复杂,与普通玉米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因为糯玉米受隐性基因所控制,若受非糯质玉米花粉的影响,品质就会下降,因此必须要隔离种植,就是与普通玉米间隔200~300米种植,或者采用时间隔离,错开花粉期。据了解,糯玉米每亩种植3000~4000株,能收获鲜穗3000个左右。收获后的糯玉米秸秆还是很好青贮饲料,可以喂牛养羊,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关于糯玉米种植,胡学安研究员给农户两点建议:一是要精播细种,保证每亩糯玉米的亩穗数和品质,二是每个农户养几只牛或羊,发展畜牧业,拉长产业链,这样综合效益会更高。如果糯玉米采收不及时,还可按普通玉米收获。在基地,记者见有的糯玉米已经采收,有的却还未成熟。郑州仙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解释,那是要根据市场对糯玉米的需求和生产加工情况分期播种、分期采摘。“基地糯玉米的销路怎么样?”记者问正在采收的农民。“不愁销路,全部按订单合同卖给了郑州仙禾农业有限公司。”据了解,农户所种糯玉米全部由郑州仙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订单收购,进行规模化加工生产,加工生产成冷冻糯玉米和真空保鲜糯玉米,然后销往市场。仙禾公司生产的糯玉米除供应郑州市场外,还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产品供不应求。目前,基地糯玉米产业化生产初具规模。新郑新春镇的糯玉米种植基地是“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基地”产业模式的一个缩影,这种发展模式由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联合,共同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糯玉米生产基地。利用科研单位自身优势和科研成果,为糯玉米种植基地提供优良品种及其配套技术,提供技术支撑保证。在糯玉米优势区域内重点试验,示范综合性状优良的糯玉米新品种,进行节本增效与安全性生产等栽培技术研究,形成糯玉米高效生产技术体系。龙头公司也利用自身优势,以加工、提高糯玉米的商品质量和专用性能为突破口,实施订单制种、订单生产,搞好产、加、销衔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优势产区玉米转化加工能力,拉长产业链条。种植户积极配合科研及加工企业,搞好基地建设和管理,实现了农户和加工企业利益的双赢。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对糯玉米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目前我省仅有少数几家生产企业加工糯玉米,市场仍处于不饱和状态,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河南糯玉米一定会“长”成大产业。
本报记者 张莹
我省著名糯玉米专家胡学安,郑黑糯1号育种者。
郑黑糯1号,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审的黑色糯玉米杂交种,居国内领先水平。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0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