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一轮院县共建怎么干? 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

       □本报记者李丽

       近日,省农科院新一轮院县共建工作启动,15个示范县的主要负责人纷纷到场,与对应的省农科院牵头主体责任单位,召开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座谈会,对共建工作再部署、再动员,开展深度座谈。

       “到底抓哪些产业?”“有没有优势?”“干县里想干却干不了的!”……座谈会上,15个示范县和省农科院3个主体责任单位分别进行发言交流,气氛热烈,交流真挚。

       打造15个强县样板

       今年,省农科院面向全省启动了新一轮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遴选工作,最终确定了兰考县、杞县等15个县为新一轮共建综合示范县。省农科院15个主体责任单位分别牵头对口负责一个示范县建设。

       “共建综合示范县就是通过搭建稳定合作平台,建立协同共赢机制,解决主导产业链条上的关键技术需求,打造一批引领农业强省建设的农业现代化样板县。这次是前所未有的激烈角逐,有10个县的书记或县长亲自答辩,积极争取合作共建。”发言时,省农科院副院长卫文星如是说。

       自2012年以来,为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省农科院启动实施了“521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构建了一条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快速通道,加速了新成果、新技术在综合示范县的集成、转化和应用。

       经过十余年的持续探索和迭代发展,省农科院先后同全省28个县市开展了院县共建工作,在推动新技术、新成果落地转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三链同构”和品牌建设,进而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以正阳花生、延津小麦、西峡香菇、兰考蜜瓜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样板,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县域经济提质添智

       15个示范县产业基础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各个示范县都有不同的优势产业。有些县域优势产业比较多,到底选择哪处突破?共建综合示范县具体如何做?

       “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质添智,尽快探索一条科技助力农业强省建设的特色实践路径,这是本轮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示范县共建工作的总要求,也是院县双方‘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使命。”卫文星表示,一是产业科技化,二是人才专业化,三是生产绿色化,四是产品品牌化,五是发展可持续化。

       “要充分发挥省农科院成果、技术、人才的优势,精准对接县域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从生产、加工到品牌创建,系统谋划,由点到线及面,推动科技、人才、资本、数据等各类创新要素在县域集聚,加快科技与产业、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共建工作系统梳理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倒逼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聚焦产业,确保‘最前一公里’不走偏,从源头上解决科技与产业结合不紧密是我们的基本考虑。”卫文星说。

       从“最后一公里”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最前一公里”不走偏,省农科院对项目任务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

       15个县逐一表态

       座谈会前期,各个主体责任单位深入示范县分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初步梳理了共建方案。潢川是首次入选的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之一,由省农科院水产院牵头,粮作所和省林科院一同参与共建。潢川县副县级干部李运宝在会上表示:“县里拟定稻米、水产、花木主导产业发展规划,需省农科院专家帮助我县对相关产业发展方案进行优化,保障产业发展做到精准发力、靶向明确、措施有效、成效明显。”

       以大蒜产业为例,杞县副县长郭芳表示,杞县已经是河南省大蒜产业的核心,但龙头企业少、经营规模小、精加工大蒜不多,“希望用活杞县大蒜的突出优势,通过拓展、补充、建强的方式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座谈会上,15个县纷纷表态发言。

       西峡的“菌、果、药”、正阳的“花生、小麦、生猪”、延津的“小麦、花生”……要打造成有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培育出一批区域农业品牌,提高产业发展效益。通过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建设,补齐示范县农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加快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农业强县建设。
       (原载于2023年10月17日《河南日报农村版》第4798期: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