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运海
11月1日,全省绿色优质富硒香稻产业化示范观摩会在省农科院定点帮扶村——濮阳县海通乡前康庄村举行。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以及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的所有岗位专家、当地的种植大户、稻米加工企业等120多人参加了观摩会。
当天,专家们对前康庄村种植的优质香稻郑稻C42进行现场测产,结果亩产高达719.5公斤。
听到这样的测产结果,种植大户张晓飞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说:“今年我们扩大种植了500亩郑稻C42,产量高,稻米品质也好,是近年来种水稻收益最好的一年。”
我省沿黄稻米曾名响全国,当年原阳大米曾被誉为“中国第一米”。但是,由于供不应求,一方面部分种植户以牺牲品质为代价提高产量,另一方面个别不法商贩购买外地大米冒充,导致大米品牌严重受伤。
对此,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尹海庆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重铸我省沿黄稻米辉煌,必须培育种植优质品种。郑稻C42是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出的优良食味香型粳稻新品种,去年通过河南省审定,是继水晶3号之后我省粳稻品质育种的新突破。该品种米粒晶莹透明,外观好,食味优,达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2级标准,突出的特点是产量高,适应性强,在豫南罗山、息县、淮滨、光山及豫北原阳、濮阳等地都有种植。示范推广三年来,一般亩产均在600公斤以上,高产田每亩可达700公斤以上。
张晓飞说,种植管理中,我们按照专家的指导,推广了集中育秧及机插秧栽培技术、化肥替代及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以及富硒增香技术,建立了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目前,省农科院粮作所、村集体经济和双福米业三方达成了优质绿色富硒香米产业合作开发协议,实现了农户种的出、种得好、卖得出、卖得好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提升群众收入。
省农科院推广处处长李秀杰表示,未来,省农科院将以驻村帮扶工作为契机,整合全省农科系统和产业技术体系资源,集聚优势力量,全面助力濮阳的乡村振兴,为濮阳市农业现代化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
(原载于2023年11月5日《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