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以后,气温回升,我省油菜由南至北陆续进入返青、现蕾、抽薹、初花等生育时期,该时期油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是分枝数、角果数和产量决定的关键时期,也正是加强油菜田间管理、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根据苗情,围绕“促弱控旺、防旱防冻、预防病虫害”开展田间管理,为油菜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一、当前全省苗情分析
2024年9-10月,我省油菜秋播期间茬口适宜、墒情较好,绝大部分油菜适期适墒播种,出苗整齐,实现了一播全苗。油菜出苗后至11月中旬,时有降水,温度适宜,油菜苗情普遍好于往年,多数田块油菜达到8-10片叶,而且根系发达、根颈粗壮,达到了“壮苗越冬”。但也有个别旺苗和弱苗,播种早、播量大的田块出现旺长现象,播种过晚的苗势较弱。
2024年11月下旬-2025年1月中旬气温整体偏高,没有出现剧烈降温持续冰冻、大雪暴雪等极端天气,气象条件总体对油菜生产较为有利。但降水总体偏少,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口墒干旱尤为严重。1月下旬普降了小到中雨雪,这次降温降水不仅过程十分有利于土壤增墒蓄墒,有效缓解旱情;而且还有效抑制了油菜旺长,增强抗寒性,同时还可以减少田间蚜虫、潜叶蝇等害虫头数,降低病虫危害程度。
二、河南省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在每年2月-3月上旬,我省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降水偏少,发生阶段性强降温、倒春寒和春旱的可能性较大。旺长和苗弱的田块出现低温冻害的风险较高。今冬气温高于常年,油菜菌核病和蚜虫等病虫害在花角期和成熟期可能偏重发生。各地需密切关注苗情长势和天气变化,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合理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抓早、抓实、抓细,防止和减少不利气候条件和病虫害对油菜生产造成影响。
1.早施蕾薹肥,促进生长
春季油菜生长迅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应及早追肥,促进油菜春发、促弱转壮。但要注意施肥要因地、因苗制宜,以早发稳长,不早衰,不贪青为原则。追肥以复合肥为主,根据苗情每亩追施5-10公斤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以15:15:15为宜;追施磷、钾肥可以增加细胞质浓度,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长势较弱的田块也可以喷施赤霉素芸薹素内酯等类型生长调节剂,促进油菜恢复生长。
2.注意天气变化,预防倒春寒
立春以后,我省冷空气活动频繁,发生阶段性强降温、形成倒春寒可能性较大。旺长和苗弱的田块出现低温冻害的风险较高,需密切关注苗情长势和天气变化,采取合理应对措施。预防倒春寒可采取这几项措施,一是增施磷钾肥。追肥时应增施磷钾肥,提高油菜抗寒、抗病、抗倒伏的能力;适当控制或减少氮肥的施用量,以免植株快速生长,新茎叶柔嫩多汁,不耐寒冷,形成冻害。二是要中耕培土。结合追肥及时中耕除草、培土壅蔸,可以破除土表板结,改善通透性,提高表土温度,增强根系和根颈部的抗冷害能力。三是要增墒调温。要关注天气预报,在寒潮来临前,缺墒田块应及时灌水,灌水程度以“田间不积水、明水不过夜”为宜,防止干冻死苗,注意当气温低于5度时不宜浇水。三是要覆盖防冻。在冻害来临之前,在油菜行间盖一层秸秆、草木灰或者土杂肥等,可减轻寒风直接侵袭油菜根部,防止叶片受冻。四是化控防寒。对南部生长过旺的油菜喷施烯效唑等化学调控剂,促进植株矮壮和根系发育,提高抗寒防冻能力。也可在急剧降温天气前2~3天,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新美洲星等增强植株抗寒性。
3.观测土壤墒情,防止干旱影响生长
我省油菜旱作区春季降水较少,容易发生春旱,要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防范旱寒叠加影响。缺墒田块应因墒因苗科学灌水,确保油菜返青后恢复生长,也有助于增强油菜抵抗倒春寒的能力。浇灌时要根据墒情和天气变化情况采取适宜的浇灌方法。一是若底墒口墒均较差,应及时灌水;二是若底墒较好口墒较差,可选择浇灌一次“跑马水”,表层过水即可;对已经旺长或有旺长趋势的田块,若不严重缺墒,应将浇水时间延后至返青后。早春前气温不稳定,灌水应选择在气温高于5℃的晴好天气进行。也可以采用叶面喷施碧护、芸薹素内酯、胺鲜酯、新美洲星、黄腐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油菜抗旱能力。
4.清沟沥水,防止渍害
南部水旱轮作区春季雨水较多,稻茬油菜土壤湿度大,导致土壤缺氧、容易产生渍害,造成烂根、黄叶、落蕾、死蕾,并且容易发生倒伏,影响油菜的产量及品质。因此要注意清沟沥水,防止渍害。在晴好天气彻底清理田内三沟,确保沟沟相通。注意要保证围沟和田外排水沟的联通,做好田外排水沟的疏通和排涝设施维护,达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提高土壤通透性,降低地下水位及田间湿度,促进油菜生长。
5.及时防治病虫害
油菜春季常见的病害主要是菌核病,霜霉病、软腐病等也有发生。虫害主要是蚜虫。
油菜初花期是春季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最佳时期。可以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0.2公斤或40%菌核净0.1~0.2公斤,兑水50公斤,或者用25%咪鲜胺水乳剂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兑水后于初花后一周(3月中下旬)喷施第一次,7-10天后再喷第二次,重点喷洒在植株中下部茎秆和上部枝叶上。此外,老黄叶也是菌核病和霜霉病等病害传播源,容易将病菌传到其它叶片,尤其受冻叶片霜霉病较重,摘除老黄叶则可减轻菌核病、霜霉病的发生及危害,促进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
花角期是油菜蚜虫的一个高发期,主要危害花蕾、花轴和角果。当苗期有蚜株率达10-30%,花角期有蚜枝率达15%时,需要进行药剂防治。每亩可用10%吡虫啉、25%噻虫嗪、50%抗蚜威等药剂进行喷施,花角期应集中喷药于植株顶梢。
6.做好“一促四防”,防病增产
初花期是防治菌核病和花而不实(缺硼)的最佳时期,也是补充营养元素促进生长的关键时期,“一促四防”可有效促进油菜生长发育,防花而不实、防早衰、防菌核病、防高温逼熟,增加角果数和粒重。一般每亩可一次性混配药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25%咪鲜胺10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速效硼50克),机动喷雾器亩用药液量15公斤左右,手动喷雾器不少于30公斤。建议采用无人机进行防治,隔5天~7天再喷1次。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