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首页>新闻中心>农业要闻
农业要闻
让农民放心花钱??关注农村消费
  又是一年“3?15”。今年“3?15”维护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的主题是:“消费与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健康、有序的农村消费市场,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村消费安全水平,不仅是开拓农村市场、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为此,本报记者近日专门对农村市场进行了探访,收获颇大。   农村消费市场喜中有忧   田湖镇是地处豫西嵩县的一个较为偏僻的小城镇。记者在该镇采访时看到,偏僻的小镇十分繁荣,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大到农机、家电,小到鞋子、扫帚,可以说应有尽有,十里八乡前来赶集的乡亲都能满载而归。应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广大农村的消费网络正在不断完善,今后,农民群众买东西将会越来越方便。   正在一个摊点上买酒的杨老汉说,过去我们农村人买东西难,要跑到几十里外的集市上去,有些东西还得到城里去买。现在好多了,在乡下什么东西都能买到。   但是,在商品日益琳琅满目的同时,伪劣产品正在困扰着农村市场和广大农民群众。   一双皮鞋只卖三五十元钱,你相信吗?   有人相信。在乡村集市上,许多卖鞋的摊点都有这样的皮鞋,许多农村消费者都买过这样只能穿几个月甚至只能穿几十天的皮鞋。   不只是皮鞋,在农村消费市场上,从几毛钱一包的方便面到几百元钱一台的家电,从服装、食品、家电到农药、化肥、种子,从消费资料到生产资料,几乎方方面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   郑州市金水区庙李镇工商所所长卢建国说:“谁的东西便宜就买谁的,这是农村消费者普遍存在的一种消费心理。正是这种心理使得一些不法商人更青睐农村市场。”   同时,由于农民群众相对缺乏维权意识,一旦他们的利益受到侵害,只要不伤人,往往是打掉了牙齿自己咽下,认吃哑巴亏,也使得伪劣产品进入农村市场更大胆一些。   因此,客观地说,目前农村的消费市场喜中有忧,不容乐观。   建立农村消费安全防线刻不容缓   由于近年来不法商人掺杂使假花样翻新,再加上农民识假辨假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村消费环境堪忧。   伪劣产品严重地侵害了广大农村消费者的权益,甚至伤害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妨碍了农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经营。   近年来,关于农民和农村中小学生食物中毒,以及因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受到伤害的报道时常见诸各地的新闻媒体,且不说许多农村消费者在购买了伪劣产品之后忍气吞声、息事宁人,还有一些农民在购买、使用了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之后,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使他们半年的心血和汗水变得颗粒无收。   据新华社报道,商务部去年对全国1万户农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75%的农民买到过伪劣商品。伪劣产品也扰乱了农村市场秩序,破坏了市场本身所应具有的公平交易的功能,使许多合格或名优商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努力大打折扣。   一位商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众多的伪劣商品进入农村市场、让农民吃到苦头之后,使不少农民对正常的消费产生了畏惧心理。“不敢买”让许多遵纪守法的商家伤透了脑筋。   因此,无论是从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农村市场秩序的角度,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建立农村消费安全防线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让农民放心花钱安心消费   为净化农村消费环境、维护农村市场秩序,近年来,我省开展了一系列帮农护农活动。   仅2005年,省工商局就开展了品牌富农、合同帮农、经纪活农、红盾护农等一系列帮农、护农活动。同时,全省工商系统还组织实施了“12315”进商场、进市场、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据统计,全年共查处农资违法案件4394况来看,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应该说,农村的消费环境在逐渐好转,农民的维权意识也在逐步提高。据省工商局统计,近年来来自农民的消费投诉每年都在增加。   但是,在农村“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然任重道远。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12315”在乡村的覆盖率只有10%,与城市发达的投诉网络相比显得十分微弱。   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营造安全放心的农村消费环境,让农民敢花钱,放心消费,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制假贩假行为,建立起缜密的农村消费安全防线。同时,广大农村消费者也要摒弃一些传统的消费观念,用“便宜没好货”的理念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使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没有市场,从而在农村形成一个健康、有序、安全的消费环境。   本报记者 王平宋朝杨青 实习生 邹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