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痢疾转基因水稻在美国扎根难
文特利亚(Ventria)是美国加州的一家规模不大的生物技术公司,只有16名员工。但它最近却成了美国农民和环保人士关注的焦点。
美国《生活科学》杂志5月16日报道说,文特利亚公司因在美国的两个州种植的转基因水稻,最近受到舆论持续谴责,说它不顾一切推广这种没有完全经过测试的技术,将会威胁到传统食用农作物的安全。美国稻米生产者协会的鲍勃?帕帕诺斯甚至说:“这家小公司可能会引起大麻烦。”
文特利亚公司种植的转基因水稻其实是一种抗痢疾药物,它采用的方法是将人类基因移植到水稻中,从而将药物“种植”出来。从本质上来说,生产者的目的就是将人类基因移植到农作物中,由此形成可以被提制成药物的蛋白。这个制药厂是露天操作的。这种技术目前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具争议的一部分。
文特利亚公司的转基因水稻可以合成两种能够在人类母乳、唾液和眼泪中找到的蛋白质,这两种蛋白质有助于肌体产生水合反应,从而减轻痢疾病情,缩短患病时间。本月初,一位秘鲁科学家在圣弗朗西斯科举行的小儿科学院协会会议上提供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如果痢疾病情严重的儿童服用的脱水溶液中含有这种蛋白质粉,他们康复的平均时间为3.67天,而对照组的患病儿童平均需要5.21天才能恢复健康。
对于发展中国家儿童来说,痢疾是夺取他们生命的第一杀手。文特利亚公司的技术,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个福音。但在美国,这一做法遭到了农民和环保人士的强烈反对。
美国水稻种植农户尤其担心,一旦生物制药通过这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方式得到推广,很多反对生物技术的重要海外客户,比如日本,会拒绝进口美国农作物。有数据显示,美国大米的年销售总额达到11.8亿美元,其中50%是出口所得。
疯牛病疫情暴发及政府的处置不当,使日本民众同欧洲民众对食品安全更加警觉。他们对于食物供应发生的任何变化,包括转基因农作物在内,都持有深深的怀疑态度。2004年,加州的水稻相关利益团体曾将文特利亚公司在加州的实验项目驱逐出境,因为日本客户表示如果该公司获准建立商铺,他们不会购买这种大米。全球最大米商安海斯?布什公司和赖斯兰德食品公司去年也施加压力,要求文特利亚公司放弃在密苏里州水稻种植带建立一个商业规模的农场计划。
失之于加州,却得之于北卡。文特利亚公司最终在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附近开辟了新的试验种植区。今年3月,该公司获得美国农业部许可,将种植面积由70英亩扩大到335英亩。公司希望今年能够得到管理部门批准,使其生产的抗痢疾蛋白质粉能够上市销售。
虽然北卡罗来纳州相关利益社团没有抵制,但是却激起了环保人士的反对。“问题在于,要在露天生长的可食用庄稼中种植药物。”非营利环保组织ETC团体的霍普?尚德说,“传统农作物遭到污染的几率非常大。这是一项非常冒险的生意。”
对于种种非难,文特利亚公司丝毫不为所动。公司首席执行官斯科特?迪特指出,北卡罗来纳州没有一家商业水稻种植商,尽管公司的确得到美国农业部允许在距离一个政府“米站”约半英里的地方种植转基因水稻。但是这个米站随即被农业部迁走。
文特利亚公司表示,他们生产的转基因大米进入食物供应的机会很渺茫,因为在进行货运之前,这些大米就会被碾碎并提取出蛋白质。而且,水稻是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对于转基因水稻来说,事实上不太可能出现偶然与传统农作物杂交育种的情况。
目前,文特利亚公司已向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递交申请,希望这种蛋白质粉能够以“药物食品”而不是药品的名义获得批准。这就意味着该公司不需要进行耗时长且成本高昂的人体测试。迪特希望今年能够通过FDA的审批,他预计蛋白质粉在美国市场年销售额将达1亿美元,海外市场可达到5亿美元。
文特利亚公司希望能在现有的婴儿制品中添加这种蛋白质粉。美国目前没有规定食品标签必须标示所含有的转基因成分。该公司还计划将其产品添加到婴儿配方食品中,以期在这个每年可达100亿美元的大市场中分得一瓢羹。但要打消消费者的疑虑以及管理机构的担忧,并获得婴儿食品制造商对转基因成分的青睐,看来还困难重重。
记者 陈丹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2006-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