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牵动国计民生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世界经济和农业对我国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农业发展问题越发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问题。
根据国家计委、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农业问题专家的分析,我国在加入WTO后会为中国农业带来五个方面的好处。其一,可以享受WTO现有成员已经享有的好处,改善出口环境。其二,可以获得下一轮WTO谈判的参与权和制定新规则的发言权,扭转被动接受和承受别人谈判结果的不利局面。其三,有利于调整国内农业产业结构和进出口结构。过去国内的粮食高自给率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环境恶化为代价的,加入WTO有利于中国进口资源特别是土地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其四,有利于技术引进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其五,可以促进国内流通体制的改革。但同时由于进口的逐步放开,外国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将会迅速影响我国国内的农产品市场,使国内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承受的价格变动风险增大。如近期我国的橡胶、大豆等农产品的期货价格就受到美国、日本、印尼等主要成熟市场的左右,价格出现大幅度上升。
此外,农业人口城市化和耕种面积的减少使我国粮食自给逐步减少。从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由于2002年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相对较低,种粮效益不高,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调减。据推算,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约为101646千公顷(15.25亿亩),比上年减少2.2%;全国豆类播种面积约为1298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6%。其中,大豆播种面积约为922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8%。这种势头持续发展下去,将对今年的物价水平有一定影响。 由此可以初步预计全国夏粮总产量为9622万吨,比上年减产240万吨,减产2.4%。此外,今年秋粮播种面积也比上年有所减少,加上夏季部分粮食主产区旱情严重,也将影响秋粮减产。因此今后我国粮油价格将会持续稳定上涨,而近期棉花、大豆、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迅速上扬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我国农产品供给将由自给自足状况走向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因此发展农业已经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问题了。
最后,发展农业,也是解决农民问题和通缩危机的关键。我国农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超过70%,一直以来,农民的收入都处于很低的水平,高收入区年平均收入水平也仅为3633.61元,低收入区的平均收入水平则是1542.73元。而从97年都2000年实际每年增幅最高仅为1.69%。但同期城市居民平均年收入就为6280元,是农民平均收入的2.8倍 。显而易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农民收入状况更加堪忧。农民收入水平较低,除了土地资源不足外,主要原因就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和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价格下降,就会减少农民的收入,收入减少了,生产的积极性也降低了。由于大多数农民缺乏其他谋生技能,因此衍生了很多社会问题;此外,农民收入减少也抑制了消费使得我国消费市场持续疲弱,产品供大于求,造成通缩危机。由于农产品基本属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主要原料,农产品价格上涨,必然会推动物价的上涨、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的增加,而适度的物价上涨和需求增加将会带动经济走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所以,农业发展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10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认真分析了当前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的形势,研究了关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有关问题,确定明年将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综合性政策措施,其中从明年开始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取消农业特产税对农业生产企业来说将是一项重大利好,税负减少、农产品价格上涨,将会使农业生产企业的效益迅速提高,成为为未来行情的热点所在。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200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