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个参加全国甘薯高产竞赛及高淀粉抗病新品种
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肖利贞(郑州 450002)
提要:1、北方薯区及长江中下游薯区甘薯种植面积较大的淀粉加工用品种:商薯19和徐薯22.
(1)高产、稳产、抗病、淀粉加工兼食用品种商薯19(商SL-19,国鉴薯2003004)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外观美、熟食味面较甜,耐涝性较好。2010-2011年参加了在山东泗水县开展的两届全国“柳絮怀”全国高产竞赛,分别获季军和冠军,已成为北方薯区淀粉加工兼食用区的主推品种。
(2)高淀粉、高产、耐湿、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徐薯22(徐2-2,国鉴薯2005006),突出优点:高淀粉,抗病毒性、耐涝渍性、萌芽性强,鲜薯产量、淀粉产量高.2011年参加了在山东泗水县开展的笫二届“柳絮怀”全国高产竞赛,高产组,获得高产组第二名。据山西闻喜县、陕西蒲城县、河南社旗县、唐河县、山东泗水县及湖北、湖南各地种植淀粉产量比徐薯18增产15%以上,适应性广,耐病毒病性强,中抗根腐病。湖南、河北、湖北、重庆、四川等省市已成为高淀粉型主推品种。
2、淀粉增产潜力更大的高淀粉、高产、抗病甘薯新品种新品种:商薯9号(商29-1):薯块平均干物率为32.5%。干基淀粉79.19%,高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和黑斑病,综合评价抗病性较好。2011~2012年河南省区域试验结果:鲜薯平均产2135.4 kg/667米2,较对照徐薯22增产10.43%;薯干平均产695.4 kg/667米2,比对照徐薯22增产25.42%,淀粉平均产469.4 kg/667米2,比对照徐薯22增产30.03%,,均居参试品种第一位。高产潜力很大。
3、在北方三病共生区,免用农药.生产绿色食品的高淀粉、抗多病、高产甘薯新品种漯薯10号:高抗茎线虫病、抗黑斑病和根腐病。高淀粉、抗多病、高产: 201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鉴定。较耐贮,食味好。平均烘干率34.05%,比对照徐薯22高3.86个百分点。2008年~2009年度参加河南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薯产2028.1 kg/667米2,较对照增产6.5%;薯干产量712.52kg/667米2,较对照增产23.9%;2010年参加首届“柳絮杯”高产竞赛,平均亩产薯干1012kg,获得三等奖。
一、商薯19(商SL-19,国鉴薯2003004)系河南省商丘农科所以SL-01×豫薯7号杂交选育而成。
该品种突出优点:高产稳产,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均比徐薯18高,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外观美、熟食味面较甜,耐涝性较好。已成为北方薯区淀粉加工区的主推品种。2010-2011年参加了在山东泗水县开展的两届全国“柳絮怀”全国高产竞赛,分别获季军冠军,于
特征特性:顶叶带褐色、茎叶、叶脉、叶柄均绿色,叶片为三角或浅裂形,茎顶端无茸毛,中蔓长,薯皮紫红色,光滑,薯肉白色,薯形纺锤,熟食味面较甜。结薯早、整齐集中。萌芽性、贮藏性好。夏薯干物率29.4%。熟食味中等。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耐涝性较好,缺点:感黑斑病。
产量表现:2000~2001年,同时参加国家北方薯区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区域试验。北方区试两年鲜薯平均亩产
栽培技术要点:(1)深耕,施足底肥农,结合扶垄,施包心肥。(2)扶垄单行栽插。(3)密度每亩3000~3500株。(4)在生产过程中注意防治黑斑病,培育无病壮苗、夏薯采用高剪苗与无病地繁种,育苗及贮藏时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药液浸种。适宜在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全国北方黄淮薯区作春夏薯种植,不宜在黑斑病重病区种。
二、高产、耐湿、高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徐薯22 (徐2-2,国鉴薯2005006)
徐薯22系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以豫薯7号为母本,苏薯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级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2011年参加了在山东泗水县开展的笫二届“柳絮怀”全国高产竞赛,于
该品种突出优点:高淀粉,抗病毒性、耐涝渍性、萌芽性强,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均比徐薯18高,缺点:不抗茎线虫病、黑斑病。
特征特性:高淀粉型品种;顶叶和成年叶均为绿色,茎蔓绿色,叶片浅裂,叶脉淡紫色,蔓长中等地上部长势强,萌芽性好,出苗快而多,薯苗健壮,采苗量多;红皮白肉,薯块膨大较快,结薯较集中,薯块下膨纺锤形,上薯率90%,薯块萌芽性好。单株结薯4-5块,上薯率90%;薯块下膨纺,红皮白肉,结薯整齐集中,夏栽薯块干物率31%左右,比对照高3.6个百分点 ,淀粉率21.0%左右,粗蛋白含量5.0%左左右,可溶性糖含量为9.0%左右,均高于徐薯18;中抗根腐病,抗病毒性、耐涝渍强。
产量表现:2002年-200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063.2千克,比对照南薯88减产4.6%,薯干亩产645.7千克,比南薯88增产8.9%,居参试品种首位。 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399.86千克,比对照南薯88减产5.16%,薯干亩产707.19千克,比南薯88增产9.29%。
江苏省生产试验多点结果,平均鲜薯亩产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在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作春、夏薯种植。适时抗旱,不宜在重根腐病、黑斑病及茎线虫病区种植。该品种抗茎线虫病能力中等,不抗黑斑病、应注意培育无病壮苗与无病地繁种防治黑斑病,注意培育无病壮苗,育苗时减少排种量,每平方米排重
三.高淀粉、高产、抗病新品种商薯9号(商29-1):由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佳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乒共同以徐薯25×商薯103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鉴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地上部平均蔓长183.9cm,分枝数12.4个,茎粗0.58cm,叶形心形,叶色为绿色,叶脉绿色,茎蔓绿色;结薯集中,薯形下膨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白色,薯干品质和食味均较好。
抗性鉴定:据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鉴定:商29-1高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和黑斑病,综合评价抗病性较好。
品质分析:据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鉴定:商29-1干基淀粉79.19%、粗蛋白4.48%、还原糖1.39%、可溶性糖5.30%.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河南省区域试验结果:鲜薯平均产2135.4 kg/667米2,较对照徐薯22增产10.43%;薯干平均产695.4 kg/667米2,比对照徐薯22增产25.42%,淀粉平均产469.4 kg/667米2,比对照徐薯22增产30.03%,薯块平均干物率为32.5%。2012年河南省生产试验结果:鲜薯产量为2109.2 kg/667米2,薯干产量为703.4 kg/667米2,淀粉产量为478.8 kg/667米2,分别较徐薯22增产14.27%、29.97%、35.59%,均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春夏薯区种植。1、培育壮苗,起垄种植。2、施纯N 5 kg/667米2、P2O5 5 kg/667米2、K20 15 kg/667米2,将肥料包埋在垄体中央。3、亩密度不低于3000株/667米2。4、注意防治甘薯病虫草害。5、旱浇涝排,整个生育期不翻秧
四、高淀粉、抗多病、高产新品种漯薯10号:原名漯05-1。由漯河市农科院利用徐781放任授粉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鉴定。2010年获得首届“柳絮杯”高产竞赛三等奖。
特征特性:顶叶色绿,叶色浓绿,叶脉紫色,叶心形,茎色绿, 茎蔓中长,分枝数6个,茎粗中上。薯皮色紫红,薯肉色淡黄,薯形纺锤形,结薯整齐集中,单株结薯4~5个,大中薯率90%以上,较耐贮,食味好。平均烘干率34.05%,比对照徐薯22高3.86个百分点。该品种高抗茎线虫病、抗黑斑病和根腐病。
产量及示范:2008年~2009年度参加河南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薯产2028.1 kg/667米2,较对照增产6.5%;薯干产量712.52kg/667米2,较对照增产23.9%;2010年参加河南省甘薯新品种生产鉴定试验,平均鲜薯产1513.1kg/667米2,比对照4.9%;薯干产457.3 kg/667米2,比对照增产19.7%;淀粉产301.6 kg/667米2,比对照增产24.1%。2010年参加首届“柳絮杯”高产竞赛,平均亩产薯干1012kg,获得三等奖。
栽培技术要点:(1)培育壮苗.(2)实行配方施肥,春薯适宜密度为3000株/667米2,夏薯密度为3300株/667米2。(3)适时早栽,防治地下害虫,注意防旱排涝。
附1.笔者简介:肖利贞(1938- ),男,研究员,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从事甘薯育种、高产栽培研究与甘薯淀粉、粉丝加工开发研究工作。
附2:技术咨询:咨询引进甘薯各类名优品种脱毒原种及1级脱毒良种注意的问题与良种良法配套无公害及绿色食品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保鲜贮藏技术,加工淀粉、粉条、全薯粉、现代化粉丝、紫色素提取技术、加工装备、工程建设等资料(加工生产现场录像、农田机械化现场录像)以及考察加工生产现场,请来电。
肖利贞联系手机:1808 7919 350,电子信箱:15136279001@163.com,5054689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