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豆能满足华北节前压榨需求
目前,黑龙江大豆收购市场出现停顿现象,市场供销两不旺,大豆收购报价的趋跌,使得豆农惜售心理加重,经销商普遍反映大豆运到厂后不赚钱,因此收购积极性下降;尽管目前大豆入关的速度仍然较慢,但我们认为国产大豆仍将能够满足关内诸如华北一带当地油厂春节前的压榨需求,短时期内进口大豆还不会取代国产大豆成为当地压榨市场的主角。
一方面,国产大豆在质量和价格上依然具有相对的优势
黑龙江地区已经售出的国产豆数量在50%以上,局部地区售出数量较多,如绥化地区豆农手中尚握有20%-30%的大豆,佳木斯地区则还有1/3左右的大豆没有售出。目前豆农手中留有的大豆质量明显好于前期,水分基本大都16%以内,杂质偏少。目前黑龙江车皮的紧张限制了大豆的大批量入关,造成大豆在当地铁路货场以及贸易商租用仓库积压。随着交通瓶颈问题的逐渐缓解,整体面临供应紧缺的中小油厂仍将会有一定的采购量;估计在春节前豆农还会批量出售1/4-1/5的大豆。
另一方面,近期进口大豆不会大批量到港
自10月份以来,进口大豆的到港量一直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11月份大豆到港量估价在130-140万吨左右,据统计11月上旬到港量为5船。我们认为进口大豆大批量的到港高峰大约在12月中下旬左右,而华北一带油厂在国产大豆上市初期集中采购的数量仍然有待消化,再加上黑龙江豆农手中的余粮数量,估计供应华北包括山东一带中小型油厂维持运转到年底还是有可能的。
目前,黑龙江地区大豆收购价格跌幅逐渐减缓并开始趋稳,供求双方均持观望态度。据悉山东地区的个别油厂已经有再次深入黑龙江产区寻购大豆的意向,按哈尔滨地区普通油豆2800元/吨的收购成本,加上目前当地到山东地区的汽运费260-280元/吨,还是要低于近期到港的进口大豆3100-3200元/吨的成本。因此不少无力寻购进口大豆的中小油厂对市场余下的这部分国产大豆仍很感兴趣。
信息来源:中国粮油食品信息网 (200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