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首页>新闻中心>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工作简报(第53期)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工 作 简 报

 

53

 

 

                                        

 

【本期目录】

我院在西平县举行--生态循环技术现场观摩会

房卫平副院长带队赴西平县考察黄褐土问题土壤治理技术试验与示范情况

 

我院在西平县举行--生态循环技术现场观摩会

123,我院与西平县人民政府在西平县盆尧镇联合举行“生猪-沼气-蔬菜”生态循环模式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房卫平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院推广处、园艺所和畜牧所,西平县政府及农业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来自汤阴、兰考、罗山、新县等全省12个县(区)农业部门技术骨干、蔬菜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1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院科研处副处长、西平县科技副县长张磊主持。

在盆尧镇叶里村和于营村,与会代表先后观摩了设施蔬菜基地日光温室番茄新品种示范,节水灌溉、沼液沼渣施肥、沼气发电等技术应用,以及利用黄粘板等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的实施效果,考察了西平县丰源牧业生猪养殖厂和沼气管理站;现场听取了西平县农业局蔡新亭局长对西平县蔬菜产业及--示范基地建设,以及丰源牧业猪场负责人对生猪养殖粪便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情况介绍;我院园艺所张晓伟副所长、畜牧所陈直研究员对“‘--生态循环模式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两年来实施效果与技术服务情况做了汇报;与会代表对我院多学科专家联手,发挥技术专长,指导西平县盆尧镇构建生猪养殖、污物处理、蔬菜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做法给予了积极评价。

房卫平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对我院专家结合西平县盆尧镇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示范推广--三位一体生态循环模式所产生的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我院科技人员继续努力,着力示范好畜禽粪便污染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推广成功经验,使----等生态循环模式惠及更多农户,切实走出一条促进种植养殖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西平是我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首批5个综合示范县之一,2013年以来,我院挂职干部、西平县科技副县长张磊结合当地畜牧业发展需要,针对畜禽粪便开发利用落后所带来的污染难题,积极筹划,带领我院园艺所、畜牧所有关专家组织实施了“‘--生态循环模式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两年来,项目组指导西平丰源牧业有限公司和当地农户进行了畜禽粪便高效利用的流程设计,将猪粪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通过管道输送至设施蔬菜日光温室内,利用沼液、沼渣施肥,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肥、保水、供肥、透气、调温等功能,大幅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用量;沼气灯还可以为日光温室增温补光,促进蔬菜生长,平均亩增产在10%以上。此外,项目组还指导农户示范种植番茄、黄瓜等新优品种13个,推广膜下滴灌、物理防治病虫害等6项,使设施蔬菜项目区亩收益达到3万元以上,平均亩增收约2200元,在当地树立了生态、高效、优质农业的示范样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房卫平副院长带队赴西平县考察

黄褐土问题土壤治理技术试验与示范进展

123下午,房卫平副院长带队赴西平县二郎乡小王庄村的黄褐土问题土壤改良试验示范现场考察指导工作。院推广处、资环所、园艺所、畜牧所的负责人,西平县人民政府科技副县长张磊、县农业局有关领导等陪同考察。房卫平副院长在现场对改良技术示范效果予以充分肯定,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强调指出了下一步需要深入开展的研究、示范重点方向和内容等。

院资环所以寇长林研究员的研究团队从201410月开始至今一直在西平县开展黄褐土问题土壤的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就前期调查取样分析、黄褐土问题土壤改良试验、不同改良措施的表现效果对比分析及黄褐土问题土壤调研分析等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改良效果。

河南黄褐土面积2444.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065.3万亩,南阳、驻马店、信阳、平顶山、漯河,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在实际生产中,豫中南黄褐土上出现了小麦、玉米黄化、生长迟滞,最后死亡,在西平县仅农民电话上报严重的田块面积就达15000亩以上。具体表现在小麦、玉米都能正常良好地出苗,但进入三叶期后开始黄化、慢死,进入拔节期后进一步分化,出现严重死亡,产量从正常田块的500kg/亩左右降至100 kg/亩左右,严重的地块出现绝收,而且问题土壤近3-4年(2009)来面积呈逐步扩大的趋势。另外,类似农田在驻马店遂平等县市黄褐土上也有出现,出现时间、面积比例、表现及发展趋势和西平县类似,严重制约了作物产量提高和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