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如何把好疫病防治关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我省的畜禽饲养业在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畜牧业大省,如何让畜牧业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怎样才能确保家庭化饲养模式健康持续发展?就此问题,本报记者走访了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郭成留研究员。   郭成留研究员长期从事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郭成留研究员说,从目前我省畜牧饲养业发展现状和农村经济实力来看,发展家庭化饲养还是一条比较适合我省省情的路子,这种饲养模式多以家庭为单位。当记者向郭研究员问起目前我省饲养业发展现状时,郭成留研究员说,从大的方面来讲,畜牧饲养业发展有三大要素:一是畜禽品种质量,二是饲养管理水平,三是疫病防治。随着畜牧饲养业的发展,现在各地良种场、原种场比比皆是,畜禽品种质量有保证,家庭化饲养场与规模化饲养场在品种质量方面存在的差别不大。另外,随着饲养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在饲料、饲养管理技术方面,家庭化饲养场与规模化饲养场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而在疫病防治方面,家庭化饲养场与规模化饲养场的差距也就千差万别了。规模较大的专业化饲养场,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雄厚,平时很注重疫病防治,他们对疫病实行实时监控,根据血清抗体水平来确定最佳的免疫时间,平时生产中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对于家庭化饲养场来说,就大不相同了,由于业主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各不相同,他们对疫病防治的重视程度也参差不齐,从而造成了实际生产中经营状况千差万别,有的家庭饲养场由于防病措施得当,在饲养过程中基本没有疫病流行与暴发;有的家庭饲养场由于平时防病措施不当,饲养过程中小病不断,大病常犯,经常是“水来土掩,病来药挡”,整个生产计划被打乱,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下降。   针对我省家庭化饲养场疫病防治现状,郭成留研究员对家庭化饲养场在疫病防治过程中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防重于治。随着规模化饲养的发展,新疫病也越来越多,但作为农村饲养业的主力军???家庭化饲养场,由于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同,防病措施也各不相同。从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来看,“防重于治”的防疫思想仍不失为一个成功的防病模式,要扭转那种“平时防病怕花小钱,病时不计成本乱花大钱”的防病用药习惯。   二、成立饲养协会。随着养殖专业村(组)的出现,畜牧饲养业在农村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家一户的孤军奋战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疾病传播的速度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家庭饲养场可自发成立饲养协会,实现资源共享,统一防疫,统一用药,完善群防群治的群众防疫体系,杜绝疫病大面积暴发。另外,以协会的形式统一购入饲料、兽药、疫苗,也可大大节约开支。   三、科学用药。不管哪种饲养模式,在饲养过程中使用药物都是不可避免的,科学用药的关键就是要做到适时、适量用药,在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少用药。现在,市场上流行绿色畜禽产品,但生产绿色畜禽产品并不是说在畜禽饲养过程中就完全不用药,不能因此而束缚了手脚。   四、加强免疫。在畜禽饲养过程中,一些易造成重大损失的疫病通过科学接种疫苗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采用免疫方式预防疫病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病手段,药物治疗是万不得已的下策。   冬春季节畜禽疫病的发生率较高,郭成留研究员提醒广大家庭饲养场的管理人员要做好保温、通风、防疫等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多年的疫病发生规律,冬春季节我省常发生以下几种动物疾病:羊易患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易患传染性胸腹肺炎、喘气病、传染性胃肠炎和猪瘟等,鸡易患传染性支气管炎,肉仔鸡易患球虫病。对于上述疾病,一般通过注射相应的疫苗就可以预防该病的暴发。   在饲养过程中,家庭化饲养场经常会遇到免疫失败的现象。郭成留研究员说,家庭化饲养场由于技术力量所限,出现这种现象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现象,要从正规渠道购进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疫苗在贮运过程中注意保持低温(或冷冻)的条件。一旦出现免疫失败,一定要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及时补种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疫苗来保护未发病的个体。   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家庭化饲养场在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的转变过程中功不可没。郭成留研究员希望广大饲养场业主要切实做好疫病防疫工作,切不可因为防疫疏忽而影响经济效益。                                       本报记者 朱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