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加工才能使农产品长期增值
全精猪肉9元半公斤,几年来的最高价……近段时间,农产品加工和经营企业“率先”发现了涨价现象。一时间国内市场粮油价格上涨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专家评价,前些年过低的农产品价格已经偏离了其价值,目前实际上是一种“价值的回归”。长期低迷的农产品价格涨了,农民又学会了根据市场调整生产,及时增加蔬菜等产品的产量,这应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实际上,另一种新的危机也开始让我们感到忧虑,过去几年的经验证明,当农民把生产资金大量投入种植业的同时,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就大幅度下滑。这会不会又导致新一轮的“卖难”?
农产品价格低,农民收入低,这是政府的“心病”。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增值的话题,几乎总是不可避免地与结构调整的话题联系。但实际上,目前多数农业结构调整只是对农业生产的前端进行调整,也就是更新换代一批品种、上市一些适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部分缓解农产品的卖难;但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的产后调整,即农产品的深加工似乎缺乏明显改善,农业结构调整在吸纳、转化初级农产品和拉长农业产业链的作用似乎有些不足。这也是导致农产品低价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近段时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只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总量的上升趋势,对名特优和加工产品的需求增加,这正是加强农产品深加工的好时机。
就象刚刚实行不久的中泰水果零关税制,不少人悲观地认为从消费习惯上看广东水果无疑“打”不过泰国,其实水果是不宜长期储存的商品,其价格变化受零关税影响究竟会有多大还有待市场验证,但将岭南佳果的深加工上一个台阶,无疑依然是重要题目。从出口贸易的角度看,新鲜农产品的直接消费在任何国家都是有限的,大量消费必须靠深加工消化、增值,并有效解决农产品季节性生产的矛盾。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都比较低,目前正是我国出口型农业的致命“内伤”,进口国一有风吹草动,农民收入就深受影响。广东荔枝即使在主要出口国美国出口量也长期徘徊不前,这是原因之一。
的确,必须意识到的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面临的竞争已发展到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解决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重要的出路就是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引导农民按照加工业要求安排农业生产,实现在生产、流通、加工等各环节的增值,使农民得到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利润,增加农业的整体效益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专家认为,这实际上是转变农民单纯作为原料供应者的角色,降低农民纯粹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增加收入来源的好办法。国务院今年年初印发的《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也提出,今后国家将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占整个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增加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的技改投入。
作者:邓圩
信息来源:《市场报》 (200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