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河南日报(农村版)》:专家把脉河南葡萄产业发展方向

《河南日报(农村版)》,86:第7版,乡村振兴

 

为更好推进河南葡萄产业四优四化项目,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组织召开研讨会

专家把脉河南葡萄产业发展方向

 

本报讯(记者李东辉 实习生谷潇若) 82,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主办的河南葡萄实现四优四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实施对策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研究员刘俊,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崇怀,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尚泓泉,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处长王强,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教授冯建灿,省农业农村厅经作站副站长、研究员陈彦峰,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葡萄专题负责人、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王鹏,以及来自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洛阳农林科学院、安阳市农科院的专家,葡萄种植企业代表和种植大户等50余人参会。

研讨会上,王强、王鹏分别介绍了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的有关情况。

 目前河南省葡萄产业四优四化存在葡萄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同质化严重、经营规模小以及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生产和销售大多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缺乏相应组织,果农种植出的葡萄很难直接对接市场销售。”“培育运作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专业销售队伍、成立葡萄等果品流通协会、建设葡萄信息系统……”与会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葡萄生产标准化程度低,表现为栽培技术和管理不科学、果园建设标准低及优质果率低,原因是栽培设施成本高、果农重产量轻质量等。为此,安阳市农科院研究员胡国平建议,把种植能手集中起来,举办系统的新技术专题培训班,助推标准化技术的落地推广。

刘崇怀认为,老产区要提高品质,规范栽培架势的属性和标准。

 各地种植葡萄品种基本相同,同质化严重,造成部分地区的品种不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陈彦峰认为,可以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资源禀赋等,列出我省葡萄种植适宜区及不同类型区。

针对葡萄产业与休闲观光产业等二、三产业的结合度低、果农缺乏分级销售意识和品牌意识等产业化水平低的现象,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乔宝莹建议,应弥补葡萄产业短板,延伸产业链条,贯通生产、贮藏、加工、销售链条,助力葡萄产业经营规模化和发展产业化。加强葡萄产后处理技术应用,规范包装,实现全冷链运输,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好吃、省力、绿色、品牌、高效。葡萄种植回归口感,效益就会随之到来。冯建灿教授提出的建议,令与会各方印象深刻。

尚泓泉分析了河南葡萄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方法。他认为,要改变河南葡萄产业在低端市场徘徊的现状,首先要转变观念,将栽培方向从产量优先调整为质量优先。第二,要调整品种结构,实现品种优良化。第三,发展避雨栽培和促成栽培,拉长鲜果供应期。第四,要培育公司、大户、合作社等新型主体。

 “省农科院打破传统,站在全局的高度组织多方力量,针对河南葡萄实现四优四化面临的主要问题,集思广益,商讨对策,研究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我感觉今天举办的这个活动很有意义。陈彦峰表示,研讨会上的交流让他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