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国园林花卉业展望
据中国园艺花卉网报道,今年园林绿化市场继续升温。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2004年中国经济仍将承接2003年的发展势头,中国花卉产业总体发展仍将呈上升势态。
园林绿化市场继续升温
2008年奥运会日渐临近,上海又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伴随着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建设提速,这将使已呈现投资热、生产热、市场热的园林绿化苗木业持续升温,今年将是园林绿化苗木业飞速发展的一年。
有专家预言,大规格苗木及彩叶树种近十年内都不会过时,绿化苗木业将成为各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之首,巨大的市场空间将吸引大量的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注入苗木产业。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苗木企业将进一步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监督、自我保护”意识,由企业自律自治的苗木行业协会应运而生,并将在各地逐渐兴起。
苗木交易市场建设重心发生变化,从过去的产地市场向销地市场发展。许多苗木企业开始进军北京、上海,或租地种苗,或联合办市场设窗口。
社会化分工进一步明确 竞争从价格转向品质
花卉产业迅速发展,社会化分工进一步明确并具体化,专业化程度更高,产业链更加牢固。专业的种苗生产商、盆花生产商、鲜切花生产商及专业的销售公司、运输公司应运而生并会随着企业的需求,市场发展的要求而不断发展壮大。
花卉产业的发展,催生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园艺资材异军突起,并越来越受到关注。盆花生产专用栽培基质,专用肥、育苗容器包括组培用容器、各种不同材质的花盆,开始有了专业生产商。
花店更加注重店面的个性化布置。经营手段采用超市概念,联锁经营及品牌专卖店也将会相继亮相。
经过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国内花卉种类已十分丰富,新品种上市速度几乎与国际市场同步。随着花卉产量的不断提高,今年,花卉产品的市场竞争合越来越激烈,数量和价格的竞争,将逐渐变为产品质量的竞争。优质优价的概念已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企业间盆花产品品质的个体差异将会越来越小,产品的均一性提高,盆花产品的整体水平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为了提高花卉产品的质量,花卉企业不再单纯追求新品种的引进,花卉产品的开发将更具观赏性。
企业对科技、人才渴求加剧
随着花卉产品从价格向质量竞争平台的改变,花卉企业不仅面临着单方面人才缺乏,如生产技术型、营销型及企业管理、企业形象策划、产品宣传等方面人才短缺的困境,而且对园艺技术、企业管理、贸易三方面知识都兼而有之的综合型管理人才的渴求加剧。
企业管理人员开始通过自学,参加MBA专业的企业管理培训班,千方百计来提高自身的水平。为了提高员工的生产技术水平,企业通过自办培训班、请国内外专家讲课、派员工出国学习等不同方法,对员工进行基础培训。
生产技术培训班火爆。为客户举办生产技术培训班,定期进行新品种发布,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已成为客户选择种苗供应公司的必备条件。
新品种保护将更加受到关注
早在1994年4月,我国就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1997年,我国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目前,已有35个木本观赏植物和8个花卉品种通过申请被纳入新品种保护范畴。国外公司也已陆续将一些畅销品种在中国申请保护。今年,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将更加受到关注,因为众多花卉生产企业开始真正意识到,这是中国花卉业与国际接轨的关键因素之一。
年宵花概念逐渐淡化
年宵花的概念是6年前从广东市场传到全国各地的。短短的6年时间,年宵花的概念已传遍大江南北,拉动了各地的花卉消费,让盆花生产和销售企业得到了实惠。随着年宵花卉销售额的逐年增长,年宵花的概念将逐渐淡化,花卉的日常消费量将逐渐扩大。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以日常的花卉消费来带动全年的花卉消费。
花卉企业关注并提升核心竞争力
对我国花卉企业来说,伴随经济全球化,新品种、新技术的不断引进,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终决定企业品牌命运的不是价格,不是产品,也不是跨国经营者,而是企业自身。花卉企业必须将企业参与竞争的水平提升到国际水平,建立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商品化的表现。因而,一些花卉企业开始从专业化、规模化、讲信誉、重服务、强化管理人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黄倩)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