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干什么想什么盼什么
--来自湖南省攸县的农村调查
中央1号文件下发以来,农民在干什么?想什么?盼什么?最近,笔者前往湖南省攸县渌田镇、大同桥镇、坪阳庙乡进行农村调查。总体感觉是农村在变化、农业在强化、农民地位在提高。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就是“1号文件进门坎,好比春风暖心坎”。
最喜粮涨价
农业税调低三个百分点,“粮食”直补、种补直接到户,粮食价钱上扬,“1号文件”着实让农民看到了田野上的巨大希望。
??“现在种田划得来了”。渌田镇存阳村支书颜建平给我们打起了细算盘。据他介绍,通过一降、两补、一涨,农民种田确实划算。一降就是农民负担降低。2001年该村人平负担112元,包括乡村统筹提留款70元、农业税30元、屠宰税12元。今年在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农业税率又下调三个百分点,取消特产税,农业税人平仅43元,较2001年人平减负69元。“对农民种田实行直接补贴,过去我们想都不敢想。”颜支书介绍道,该村粮食“两补”亩平18元已全部到位。一涨就是粮食涨价。2003年早稻的市场收购价是每百斤45元,到2004年2月涨至80元,涨了35元,晚稻由每百斤53元涨到了90多元。一亩田种两季,按常规产量有1500斤,早、晚稻平均作80元每百斤,一亩田的产出就有1200多元,扣除种田成本230元(打田80元、种子50元、肥料农药100元),就可获工资、利润近970元。“以前粮价低、税费高,农民有怨言,都说种田都是为国家种,现在可大不相同了。”颜支书掏出了心窝子话。
??“农田成了香饽饽”。以前种田不划算,农田成了鸡肋。有的外出户干脆把家里的责任田撂在一边成了抛荒田,在家的也把种田作为一种消闲工。现在,粮价一上涨,情况截然不回,农田一转眼就变成了抢手货。从渌田、大同桥、坪阳庙三个乡镇在落实粮食“两补”时的摸底情况来看,抛荒田已销声匿迹,单季稻改双季稻也成了农民的自觉行为。粮价一上涨,农田转包费也水涨船高。据大同桥镇新虎塘村支书彭良仔介绍,往年外出户的责任田要托关系请人种,年底一亩田只要称100斤谷就行,今年转包费也涨到了200斤谷每亩。
??“订单农业就是好”。坪阳庙乡坪垅村支书王吉元兴致勃勃地讲:“有了订单农业,我们就三不愁,不愁没销路,不愁没技术,不愁卖不到好价钱。”
2002年,坪垅村开始与隆平高科合作进行水稻制种,头一年只试种300亩田,亩平增收800元。2003年,尝到甜头的农民把制种面积扩大到600亩,今年全村945亩水田全部实行制种。据介绍,坪阳庙乡水稻制种业已成为一大新兴产业。今年全乡制种面积达到3000亩,涵盖7个村、1200余农户。订单农业让广大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在攸县乡村各地蓬勃兴起。今年,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仙竹米业有限公司一次就与全县48个村的农户签订首批10万亩水稻收购合同,且按高于市场价5%?10%的标准进行收购。
??投资农业,大有“钱”图。农民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他们管这不叫花钱,而是投资,不仅可以收回老本,还可以赚取利润。渌田镇渌田村准备投资65万元,将村里灌溉31个组、2700亩水田的7300多米长的水沟进行硬化。村支书蔡永康说:“我们花这么多钱,扯这么大气魄修渠道,值得。”
最恨假农资
在广大农村,农民的生产热情正在迸发奔涌,这是主流方向。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广大农民的心里有隐忧、有困惑。
困惑之一:“农资市场鱼目混珠,怎么分得清?”一些假、劣农资,让农民很伤脑筋。据一位姓陈的农民朋友介绍,“今年的杂交种子质量有问题,我有2亩4分田,往年买6斤种子就够了,今年买了8斤种子反而秧苗不够用。”另外一位姓王的农民也反映他家买了13斤种子才种了3亩多田。农药市场也有水分。如甲胺磷的说明书介绍,每亩田只要配二两药就可以,实际往往不够,每亩田每次打农药要半斤才真正有效。农药标准不统一,让农民颇有微词。现有的农药容量,有的450克一瓶,有的350克一瓶,有的500克一瓶。农民已习惯一斤一瓶、半斤一亩的打药习惯,对不同包装的农药,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就是半瓶,导致该下药的没有下足,田里虫害为患。
困惑之二:“水利设施投入,钱由谁来出?”税费改革后,乡村集体经济入不敷出,对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农民人平集资不能超过15元。这对于巨大的基础投入,显然是杯水车薪。坪阳庙乡龙兴村18个组,其中9个组靠北干渠杨梅山渠道灌溉,全部达到旱涝保收。另外9个组则靠龙田渠灌溉。龙田渠全长9600多米,涉及12个组(含皇图岭镇3个组),灌溉面积1000多亩。由于年久失修,渠道淤塞,灌溉功能严重退化,群众意见很大。村里几次想把这条渠道修好,就是无法逾越钱这道“坎”。
困惑之三:“我的信用等级怎么打了折?”据了解,攸县农信部门加大了支农力度。但是仍然有少数农户存在小额贷款难问题。渌田镇五星村村干部反映,该村主动与信用部门协商,信用部门同意对五星村提供小额贷款8万元,实际到位不超过3万元。村主任宁主任的小额贷款证上的信用等级为较好,但宁主任多次到村信用站借款都是败兴而归。对此,宁主任一脸的困惑和无奈,“难道我的信用等级也打了折扣。”
最盼实惠多
当前,农民致富快富的愿望与日俱增,重农务农的热情空前高涨。归结一下,农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盼望:
一盼政策稳定。广大农民对上级提供政策保护寄予厚望,突出体现在“三个不能变”:一是“多予、少取、放活”的六字方针不能变。二是农民减负政策不能变。负担问题,农民最敏感。农民要求减轻负担既要明减,又要防止另立名目,通过一些不合理的集资、收费、摊派等加重农民负担。三是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的政策不能变。只有对农民余粮实行较高保护价收购,才能真正让农民吃下“长效丸”。
二盼资金支持。一是企盼加大对乡村的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教育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农民想办又无力办的事。二是企盼得到更多的优惠贷款。
三盼技术服务。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讲,他们基本掌握了常规的种养科技知识。眼下他们非常希望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一些“绿色”科技服务。如特色养殖业、种植业、名优水果栽培技术,希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四盼净化生资市场。农民强烈呼吁进一步加大打假、打劣的工作力度,认真查处坑农、害农等违法、违纪案件,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五盼信息引导。许多农民除了希望政府和社会提供农产品价格、生产资料信息外,更希望能得到如下一些信息:如农业结构调整信息,告诉农民种什么有销路有钱赚;还有劳务信息、农副产品销售信息等。当前农民迫切希望政府能帮他们多拉一些“订单”农业来,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作者:谭成华 董朝辉)
摘自:2004.6.5.1版《农民日报》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