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迫切需要“三节”技术
今年夏季,豫北地区小麦生产获得了大丰收,加上粮价上扬和国家制定的种粮直补、降低农业税率、购买大中型农机给予补贴等一系列好政策,种粮农民都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收入。许多农民说,如果再能把生产成本降下来,粮食生产的效益还会更高,增收还会更多些。
濮阳、浚县、滑县、延津等县的一些种粮面积较大的农民谈到,在粮食生产中,肥料、农药、灌溉3项主要生产资料的投入占总投入的80%左右。要获得粮食生产的高产出、高效益,就得有高投入,这是对的。但问题是,盲目高投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高回报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农民种庄稼唯恐缺墒长不好,一味多浇水、浇大水,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增加了电费、油费。有的农民认为只有多施化肥才能高产,而且用肥品种单一,大量使用速效氮素化肥,施肥方法也不当,造成了化肥流失多、有效利用率低、肥效差;有的农民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时,抓不住最佳的防治时期,造成了防治遍数多,用药量大,浪费严重。同时,盲目加大肥料、农药、灌溉投入的结果,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有的地方还导致了土壤板结,土地污染,地质变薄,水、肥、药促进增产的效果下降,影响了粮食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和长远效益。
为减少施肥、用药、浇水生产环节上的盲目性,把粮食生产成本降下来,提高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比,农民群众迫切希望各地要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节肥、节药、节水的“三节”栽培技术和农艺。他们建议,农业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一要根据各地不同的地质、气候、水文等情况,研究出对不同农作物实行科学、合理施肥、用药、浇水的技术的农艺,并把这些技术和农艺配套集成一体,经过实验和示范,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二要积极向农民推广适时浇水、适量浇水技术和各种保墒农艺,帮助农民改进灌溉输水方式和方法,发展节水农业。三要指导农民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在切实搞好土壤养分监测的基础上,为农民开出配方施肥单,供应配方肥,让农民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要,缺啥补啥,需多少施多少,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浪费和污染。四要主动出击,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和预报工作,及早制定出防治预案和统防统治措施。五要指导农民在最关键的时刻,用对路的药物和科学的喷打方法防止病虫害,以减少农药用量并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六要通过推广“三节”技术和农艺,降低农业生产的物耗,减少无效投入,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保护和激发农民更大的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本报记者 黄锡景)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200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