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国外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启示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转移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越高,农民从事非农经营的机会就越多,其从事非农的报酬也越高。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民的低素质,带来的首要的和最大的问题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教育和培训。   据世界银行研究显示,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将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基本国策并用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证。这种地位大大保证了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程度已达11年,比如日本,20世纪80年代就普及了高中教育,农村40%的适龄青年跨进了大学校园。同时,日本政府还在农村推行了一套职业训练制度。法国政府为确保农业教育特别是农业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要求所有企业和个体农庄随时随地接受学生实习、参观及各种学习要求。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农业教育培训的体系建设,如日本建立了全国性的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实验网络,全国有农业大学60多所,中等农业技术学校600多所,并有各种形式的农业技术进修和培训组织。法国19世纪中叶就建起了第一所农业技术学校,从20世纪60年代起,对农业教育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对推动法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各国在农民培训上都确定了明确的目标,人才目标分门别类,受培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选择学校和学习内容、级别。如法国,国家规定农业职业证书和农业职业学习文凭持有者只能在农场或农业企业中当雇工,只有农业技术员证书持有者或通过农业职业和技术会考的学生,才有资格独立经营农场。   学习外国的经验,笔者认为,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民的现代特质应从知识、心态、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四个方面去把握。为提高农民的各种服务能力,须通过各级农校、电大、农函大等,加强对农民的文化科技教育,迅速将农民受教育程度提高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各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基地,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绿色证书制度,帮助每个农民掌握1~2门现代先进种养技术;要培养一批各方面的农业企业家;搞好一批种试基地、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化实验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科技市场,组织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为农民提供科技培训、科技咨询和进行科技承包;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文盲等。   整合社会各种力量,激励引导他们参与到农村劳动力培训中。造就“促转干部”做好“促转”工作。选拔一批“促转干部”深入农村,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架起城乡结合的通道,实现对口支援。引导社会贤达、富商捐助培训事业。(刘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