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10月8日,02版,要闻
□本报记者卢松
秋收后的牧野大地,平整好的土地成方连片。田间地头,农民通过提灌、河灌、井灌等方式浇水造墒,预备麦播。
国庆节前后,省政府“三秋”生产和高标准粮田建设督导组深入新乡县、获嘉县、辉县市、原阳县等地进行督查。
10月3日,获嘉县位庄镇石佛村高标准粮田万亩示范方内,村民韩社年把家里的几亩地进行了深耕,一台拖拉机带着四铧翻转犁奔驰在田野上,地下30多厘米的黄土被翻上来,散发着新鲜的泥土芳香。
“俗话说‘深耕多一寸,顶上一层粪’。土地深耕,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地力。”新乡市农业局副局长杨胜利介绍,土地最好3年一深耕,但新乡每年深耕的高标准粮田只占三分之一,已成为阻碍粮食增产的重要“瓶颈”。
获嘉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建国补充说,近几年政府通过补贴等方式引导农民对土地进行深耕,“今年县里对示范方内深耕的3500亩高标准粮田,每亩给予30元补贴”。
韩社年在田间撒的一层小颗粒状肥料引起了省农科院小麦专家张磊的注意。他随手捏起几粒用鼻子闻了闻,并仔细询问肥料的配方施用情况。
“这是我们经过实地测土后,直接提供配方给化肥公司生产,专用于获嘉县的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的配方肥。”王建国笑言,目前获嘉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实现全覆盖。
“今年新乡市高标准粮田建设规划目标任务70万亩,实际实施88.4万亩。”杨胜利告诉记者,“建设高标准粮田时,我们坚持农机、气象、科技等农业技术服务的及时跟进,实现良田良种良法配套。”
截至10月7日,新乡市腾茬465.5万亩,整地443万亩,深耕155万亩,已浇水230万亩;46万亩水稻已收获1.2万亩,预计10月10日进入收获高峰。③5
专家点评
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处长田云峰:土地深耕深松作业可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下扎,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深耕还可掩埋有机肥料、粉碎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麦播前,新乡市需积极引导农民对多年未深耕深松的地块进行深耕,给土壤养分调整、恢复提供有利条件,实现粮食增产。此外,由于持续干旱,近期无雨,还要积极开展抗旱播种工作,争取一播全苗,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