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10月30日,河南新闻
一亩地当成两亩种
□本报记者 胡心洁
实习生 曾凡泓
“玉米、红薯不减产,还多收了200多斤大豆、80多斤芝麻,等于一亩地当成了两亩种,还多收入500多块钱。”10月27日,正在地里收红薯的华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华光说。
“一亩地当成两亩种”,说的是大豆和玉米、红薯和芝麻间作复种模式。说到这种种植模式的好处,还要从省农科院与永城市进行的“院市合作共建”讲起。
2011年,省农科院与永城市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市,旨在探索出一条快速提高粮食总产和综合经济效益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即推广先进的粮食增产新技术,增加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示范带动永城全市粮食均衡增产。
华光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该市侯岭乡高楼村的400亩示范方里,记者看到,红薯和芝麻间作的地里,一台机器正在地里掀红薯。据技术人员实打验收,示范方内玉米平均亩产563公斤,大豆平均亩产105公斤,芝麻平均亩产41.3公斤;据现场测产,示范方内红薯平均亩产3000公斤。实现了玉米和大豆、芝麻和红薯同步增产,土地当量比达1.8,综合经济效益分别提升68.6%和55.7%,每亩地比常规种植多收入500多元。
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研究员梁慧珍点评:大豆和玉米、红薯和芝麻间作复种模式,施肥、播种同步,玉米、大豆同时收获,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间作的两种作物一高一低,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光照、地力,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收益。
这一创新模式在永城市的粮食产量上得到了印证:从2012年到2013年,该市全年粮食总产由22.7亿斤提高到24.05亿斤,其中秋粮总产由8.6亿斤增加到9.5亿斤、单产由701.4斤提高到734.8斤,为该市粮食总产“十连增”提供了支撑。下一步,永城将在全市推广这一种植模式。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