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夏粮减产 一个需要关注的信号
  据农业部最新预测,今年虽然早籼稻播种面积增加,但全国夏粮面积仍比上年减少2600万亩,减产35亿公斤,其中夏小麦减产幅度最大。尽管我国目前粮食供过于求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夏粮连续3年减产的报告,还是让许多农业问题专家感到担忧。   调减播种面积要适度   夏粮减产除了受南涝北旱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外,一个公认的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小麦播种面积减少了。1997年以来,随着我国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开始调整农业结构,各地发挥比较优势,调减粮食播种面积,调整区域种植结构,在粮食主产区放手发展粮食生产,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使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成为国内粮食主销市场,中部和东北的粮食有了出路,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生产布局,调活了全盘。   就小麦而言,播种面积从1997年的4.5亿亩下降到今年的3.16亿亩,下降的幅度很大。与此同时,优质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增长速度很快,全国夏收优质专用小麦面积为1.07亿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34%,比去年增加了7%,预计优质专用小麦的产量约325亿公斤,其中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为6200万亩,占全国总量的58%。“这说明农业结构调整的效应开始起作用了。”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情处王晓兵如是说。   目前我国的粮食库存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夏粮的比重下降了,但小麦还占有相当多的份额,目前小麦库存还处在继续减少过程中。中国粮食问题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谢扬认为,只有当夏粮的比重下降到10%以下,夏粮才有可能实现恢复性增长,这也就意味着要继续调减粮食播种面积。   粮食播种面积的大幅度下降是否会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洪远认为,从短期来看,我国的粮食供给仍然处于安全区域。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接近国际公认的人均370公斤的粮食安全警戒线,所以对粮食产量连续几年下降的走势应当给予必要的关注,以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   据专家分析,根据目前我国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大体上需要保持在16.5亿~17亿亩之间。低于16.5亿亩,当年生产的粮食就难以满足需求,粮价就会上涨;超过17亿亩,则会供过于求,粮价下降。因此,从总供求的角度看,粮食播种面积也就只有5000万亩左右的调整余地。如果粮食播种面积连续3年以上低于16.5亿亩就会出问题。实际上,去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已经下降到了15.9亿亩。   谢扬认为,只有经过市场调节,才能找到合理的警戒线。按照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已经突破警戒线,已经到了一个拐点,粮食价格应该止跌回升,但实际情况是由于我国粮食库存量大,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保护粮食生产能力   农民种粮收益下降是夏粮减产的第二个因素。   据河南省郑州市粮食交易所研究预测部经理刘正敏分析,尽管今年我国小麦再度减产,将继续动用库存,但不会引发国内小麦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涨。因为我国小麦库存仍居高位,结构性供大于求的情况依然存在,加之库存陈粮销售任务较重,对小麦的市场行情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夏粮减产并没有引起价格的反弹,而农民种粮成本却一直处于高位状态,使得农民收益持续下降,有的地方甚至是负收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投入的积极性。许多农民由于对农业的预期不很乐观,只满足于“口粮农业”,有的农民干脆将土地弃耕撂荒。伴随着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的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下降,1997年,小麦平均亩产量为273公斤,今年已下降到259公斤,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加速了粮食总产量的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在增加。一是由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放慢,农民务工收入减少。二是农民外出打工因SARS受阻,据估计有超过1000万民工回流。夏粮减产也使农民收入有所降低。   从目前供求角度来看我国的粮食似乎安全,但问题是随着粮食生产基本资源的一再递减,土地、水等资源如果被挪作他用,不能恢复为粮食生产资源的话,就会危及到以后的粮食安全。因此,"十五"计划提出要高度重视和保护粮食生产能力。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郭书田认为,要保护粮食生产能力,首先要保护好耕地资源。目前保护耕地与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一样,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的耕地每年达到200~300万亩,造成严重的"土地赤字",保护土地资源刻不容缓。其次要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就要从五个方面入手抓粮食生产:一是抓农产品布局区域化,提高农产品品质、效益和现代化水平;二是实行粮食生产标准化,发展优质小麦;三是种植规模化,粮食主产区应该扩大种植规模,培植一批种粮大户;四是实行经营产业化,粮食加工企业应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解除种粮农民卖粮的后顾之忧,而且使农民能够分享粮食加工的增值收益;五是保护订单化,目前订单农业的比例很小,小麦订单率只有13.7%,而且订单很不规范,农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应该提高种粮的订单率,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还要通过农业科技推广提高粮食的品质和竞争力。      粮食安全要警钟长鸣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是永恒的主题,粮食安全为全世界所瞩目。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承担着养活世界22%人口的重负,现在我国的粮食总量过剩是阶段性过剩、区域性过剩、品种过剩,这种过剩是暂时的、低水平的。   有专业人士预言,我国今年夏粮减产并不会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影响,但是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粮食的减产极为敏感。实际上,我国只要有5%的粮食供给波动就会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重大冲击。1995年我国只进口了2000万吨粮食,国际市场就闹得天翻地覆,粮价一路飙升。    人口增长是推动我国粮食需求量增长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人口压力将一直是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   我国现阶段粮食数量不足的矛盾基本消失,但粮食优质产品比率低、优质产品产出率低的矛盾日益突出。让我们可以略感欣慰的是,2002年,我国成为小麦净出口国,并且首次大量出口制粉用小麦。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小麦国内供求关系出现了变化;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小麦品质提高了,虽然与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小麦品质还存在较大差距。      谢扬认为,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非常重要。对于粮食生产者来说,在国内、国际市场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重要的是要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正确、及时地传达给生产者。解决的办法就是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建立粮食安全流通体制。他认为今年夏粮减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没有到位,粮食销区的粮价已经放开了,而产区仍然实行保护价收购,产销严重脱节。如果粮食流通实现不了市场化,农产品的市场化就实现不了,农业结构调整就不能及时完成,农民的增收难度就会加大,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农民,以农业收入为主,在国内外粮食价格接轨的过程中,收入增长的难度更大。因此,实行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任重道远。                                       ( 作者: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