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果蔬业的新亮点 保鲜和加工
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果蔬的采前栽培,却忽视了采后处理。缺乏产地基础设施,不能很好地解决产地果蔬分级、清洗、预冷、冷藏运输等问题,致使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损失严重,每年损失率为25%~30%,价值约为750亿元。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果蔬采后的腐烂损耗几乎可以满足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
另一方面,我国果蔬产品缺少标准化管理,年出口量只占世界出口量的2.4%,排名第12位,销售价格也只有国际平均价格的一半。目前,我国果蔬生产的品种结构不合理,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失调,缺乏适合保鲜和加工的优质原料品种,这些都明显地制约着我国果蔬加工业的发展。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模仿发达国家的做法,耗资数亿元先后修建了100多座气调贮藏库,并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较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果品加工生产线。但由于不适合我国国情,引进的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大量果品加工废弃物未能得到综合利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经不起市场的考验。
农产品的保鲜和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二产经济”。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和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的30%用于采前,70%用于采后加工保鲜升值,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比,美国为3.7∶1,日本为2.2∶1,而我国仅为0.38∶1,几乎是以原始状态投放市场,因此果蔬的损失为25%~30%,而美国只有1.7%~5%的损失,可见我国果蔬在采后保鲜加工方面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除了保鲜和加工带来的高附加值,仅减少现有的果蔬损失,就可以为社会带来近千亿元的效益。更何况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果蔬产品是我国打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大宗农产品之一。因此,必须努力掌握和提高果蔬的保鲜和加工技术水平。
目前,人们对果蔬的消费需求正在向新鲜、方便、营养、安全的洁净果蔬转变,半加工果蔬和混合鲜果蔬汁饮料恰好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
据了解,目前日、美等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该类产品的市场及相关技术,并开发出了一批加工机械和保鲜技术。例如近年来,日本市场非常流行混合果蔬汁饮料?由番茄、菠菜、苹果、草莓、胡萝卜、南瓜等16种果蔬汁加工而成?。去年以来,我国一些主要饮料生产企业如“汇源”、“娃哈哈”也涉足此领域,并且产品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因此,为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提高果蔬品质,使我国果蔬业健康、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农产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五”后期重点发展果蔬保鲜和加工工业将是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
信息来源:河南农村报 (200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