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农资打假有“四难”
  面对广大的农村生产消费市场,农资打假仍然面临着很大的难度:   一是辨别真假难。农资品种花样繁多,一些伪劣农资产品从表面上看往往很难辨别真伪,并且辨别的时间长,如种子从下地到长成至少需要2-3个月时间,而基层相关部门又缺乏必要的执法检测手段,造成真假难辨;老百姓面对五花八门的农资品种更是真假难分,只能跟着感觉走,或听左邻右舍介绍,一旦出现假货,损失不大就自认倒霉,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意识,使长期售假者仍然得不到相应的处罚,甚至依然继续售假。   二是监督管理难。当前,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销售市场都在农村,并且越是在偏远的乡村越有市场,甚至部分伪劣农资产品销售商还打着“送货到户,服务农民”等旗号,走街串巷进行兜售,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且流动性很强,加之农村地大面广,这就给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三是打假处罚难。农资产品经营主题杂乱无序,农资连锁超市寥寥无几,农资产品多为个体承包户经营,缺乏必要的信誉,经营者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一旦出现“情况”关门大吉或一走了之,造成执法环境差,受处罚者履行处罚率低,面对这样的处罚群体,执法者感到非常无奈,常常出现“处而不罚”的现象。   四是深挖根除难。农资产品流通范围广、环节多,假冒伪劣产品往往要经过几个销售环节,甚至有的跨越省界,难以追根溯源,给从源头上打假带来一定的难度。(作者:李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