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加快广东农业信息化进程的思考
作者:蒋育燕 单位:广东省农业厅 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新经济形态开端的重要标志。美国克林顿政府凭借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使美国经济取得了长达八年的连续增长。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已经进入了实用化的阶段,电子商务、电子政府、电子银行已经非常普遍。广东省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21世纪必然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电子商务的时代,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加快步伐。农业是一个传统的产业,只有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改造才能使其尽快实现现代化。由于互联网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具有无国界、无时空限制的特点,从而发展农业信息产业、农业电子商务可以使广东农业尽快进入国际市场,提高广东农业的竞争力。发展农业信息产业、农业电子商务首先要树立现代的农业信息观,加快广东农业信息化的进程。   1.要按照市场要求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搞好农业信息化的规划,鼓励、推动、保护各种信息主体的发育成长,促进其开展好信息服务工作。信息服务要由单纯提供生产信息向提供产、销、科技等全方位信息服务转变。按照市场要求收集、分析和发布信息,促进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重点加强市场供求、农产品价格、科技信息等农民急需的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建设和完善农产品供求、“菜篮子”产品价格、实用技术、农村经济、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农情气象等方面的农业基础数据库并使之联网运行、资源共享。同时,开发完善农业、农村经济分析预测预警、防灾减灾、地理信息系统、科技信息服务等大型综合性农业、农村经济信息应用系统。此外,还要研制开发信息采集处理应用软件。注重大型农业应用软件开发的标准化,避免各地在软件开发上资金、人力的浪费。进一步加强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2.进一步在农村普及电脑、互联网的知识,提高农村、农业、农民的电脑和互联网的使用率。加大电脑、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科学技术和应用的宣传教育。以现有农村经营管理电算化为契机,提高农民对实际运用电脑的感性认识。对落后地区,要加大扶贫的力度,发动城市科研、教学部门、政府机关、机构团体、个人将因更新换代而不用或少用的电脑捐赠给农村、农民、农业部门。开展基于农村三网(计算机网、电话网、电视网)一体化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示范,通过电视把网络信息直观迅速地传送到千家万户,把计算机网络信息量大、电视普及率高的优势结合起来,直接向农村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建立多语言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农业专业计算机辅助翻译平台,突破语言瓶颈。建立农业信息咨询联动呼叫系统,为农民提供联动式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大力发展简单适用、直观适应农民需要的电脑和网络技术,使高技术“平民化”。   3.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广东农业信息工作尽快电脑化和网络化。对当前分散的各大农业网站的资源进行一次大的整合,打破目前广东各农业网站之间的壁垒和各自为政的状况,改变农业信息系统集成性差,没能形成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难以在整体上推动农业信息化水平提高的现状。按照“集中、统一、规范、效能”的原则,集中建设统一兼容、资源共享、高效适用的各级网络中枢平台环境,形成统一、规范、畅通的信息网络体系。一是对现有农口各部门的网站进行合并或重组,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农业信息网。建设完善省、市、县(市)、镇四级农业网络中枢平台,完善配套相应的网络和计算机硬件设备。开发配套各级中枢平台上下贯通、统一兼容的运行软件,建立网络集中管理和安全系统。二是依托公共通讯设施,建设高效畅通的农业信息传输通道,实现以省农业信息网为核心,市、县(市)、镇三级信息网站为辅助的计算机网络。   4.加强农业网站的建设,对现有的农业网站进行完善和改造,完善农业电子商务的交易功能,大力建立农产品虚拟市场。实现各级各类农业信息处理平台和网站的互通互联。建立农业相关信息的大型专业化搜索门户网站,以充分发挥现有农业网站的功能,减少信息资源浪费。以农业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以国家和省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省重点扶持的100家农业龙头企业、珠江三角洲1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依托,建立全省的农业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全省农业电子商务系统,普及农产品网上交易,开发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专家系统,推动网上农业的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优质农产品在各地市场间的流动,建立起农产品中的名牌,并拓宽国际市场,迎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   5.加强基于网络环境的农业实用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面向农村、农民的农业农村经营管理应用系统。开发的软件系统要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方便农户使用。   6.加强农产品质量鉴定、分类、包装等标准化建设。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人机对话的基础上的商务形式。销售的产品是以图像的形式出现在交易系统上,消费者选择产品只能通过非实物的图像进行。而农产品,特别是新鲜农产品具有规格、质量不统一、不一致的特点。为此,为了使农产品的价格具有可比性,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必须对产品进行分类和质量鉴定。大力发展农产品质量鉴定、分类的中介机构,使农产品质量、鉴定具有客观公正性。   7.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积极探索良性的网络运行机制。在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初期和运转后的一定时间内,政府给予必要的启动资金和维护费用,并在领导力量、优惠政策、人员组织等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逐步建立有利于信息网络维护与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比如在信息网络运转基本正常后可向社会吸纳再发展资金,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与用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对网络系统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